找总结网 > 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史志办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史志办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 cwl2

史志办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一、201X年工作总结

201X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区史志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追求高质量,争当排头兵”这一总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积极融入“五大余杭”建设,并突出抓好巡察整改落实、中共余杭历史馆建设、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党史编修、史志宣教、方志馆展示接待等本职工作。

(一)围绕中心,与时俱进抓好服务大局工作

1.“百千万”走访出实效。认真贯彻落实“百千万”调研走访活动,通过走访、协调,推动并帮助鸭兰村实现提升改造鸭兰村支部旧址陈列馆的诉求。全程参与项目协调、设计、布展以及跟踪工程进度等,改造后的鸭兰村党支部旧址陈列馆于201X年7月开馆,被认定为杭州市红色教育基地,为鸭兰村申报一村一品党建示范项目——“鸭兰星火红色教育”创造了重要条件。此外,对村民反映比较普遍的高新农业园区租用的农民土地租金严重低于市场价,要求适当提高租金的问题,经过多方努力也有了结果,租赁方同意自201X年起,农户租金由之前的980元提升至1330元;1500亩土地的租地管理费按170元/亩支付,仅此一项帮助鸭兰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3万元。

2.发挥先锋作用,落实省市“帮扶”目标。根据市志办要求,与下城区、江干区地方志办公室签订杭州市推进“两全”(志书全覆盖、年鉴全覆盖)工作结对帮扶协议,协助下城区、江干区提升编纂人员修志编鉴基础知识、业务能力和编纂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系统援藏援疆座谈会精神,根据省志办安排,指导对口受援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六团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出版80余万字的《六团志(1996—2020)》。在推动杭州市顺利实现“两全目标”、浙江省援疆援藏工作中,进一步突出了余杭先锋作用、发挥了余杭先锋力量。

(二)把握重点,全力以赴抓好党史研究工作

以党史正本编写为重点抓手,持续推进口述余杭历史、党史资政研究、党史三卷编写等各项工作,推动党史研究向高水平、专业化方向发展。

一是推进《中国共产党余杭历史(1978—2002)》编纂。201X年是余杭党史三卷编纂工作启动后的第一年。年内,邀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曹正法到余杭指导三卷编写工作,召开纲目内部评审会和专家评审会。至年底,完成全书三分之二初稿,超额完成预定计划。

二是推动中共余杭历史馆建设。以打造精品文化工程为目标,积极推进201X年度政府投资项目——中共余杭历史馆建设。年内,推动水景公园清心阁承租方完成房屋腾退,委托专业技术检测公司对房屋进行技术检测,召开协调会研究讨论方案初步设计,完成初步设计批复、图审等工作。

三是开展“口述余杭历史”研究。深入开展口述史料征集工作,通过口述余杭历史的方式,补充历史事件细节,展示余杭历史的不同侧面。整理印刷“口述余杭历史”第四册《公社记忆》。

四是加强革命胜迹保护。以余杭境内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鸭兰村党支部旧址陈列馆和鸬鸟镇新四军被服厂提升改造为重点,指导督促各相关镇街做好革命胜迹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向余杭抗日战争纪念馆下拨党史胜迹保护资金50万元、向鸭兰村党支部旧址下拨保护经费15万元。

五是做深资政课题研究。与省社科院合作完成《余杭名人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开发利用》课题,形成资政调研报告,积极为余杭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精神引领,为现实发展服务。

(三)打造精品,高效有序抓好方志编纂工作

按照“依法治志”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乡镇(街道)志、部门(行业)志的编写,不断提高年鉴编纂水平,加大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弘扬。

一是强化业务指导职能。加强对专业志、镇(村)志的编纂指导工作,推进全区地方志工作协调开展。年内,参与指导编纂《临平志》《余杭农业志》《余杭金融志》《余杭文化志》《余杭乡镇企业志》《余杭档案志》《余杭经济开发区志》等9部专业(镇、村)志,参与指导的《鸬鸟镇志》《瓶窑镇志》《塘家棣村志》已出版。

二是编纂出版《余杭年鉴(201X)》,完成省市年鉴余杭部分承编任务。年初,通过两办内部明电印发组稿通知,全办编辑人员积极协调,高质量完成了组稿、编辑、统稿等任务,10月印刷出版。全书全面记录了余杭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成绩和经验,为全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了资政借鉴。此外,按时完成《浙江年鉴》《杭州年鉴》余杭区部分年鉴稿的编纂供稿工作。

三是开展余杭民国史研究。继续与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余杭民国史研究,搜集整理出版《近代报刊中的余杭文学作品》《余杭名人文学作品选辑》,为研究余杭提供基础资料。

四是持续开展古籍旧志影印。积极开展余杭古籍再造工程,年内整理影印《杭县志稿》,2函共10册,1400个筒页。截至目前,“余杭古籍再造工程”共整理影印古籍旧志36部,为抢救和保护余杭的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突出特色,持之以恒抓好史志宣教工作

一是发挥余杭方志馆的宣教平台作用。据粗略统计,全年接待游客约7万人次,其中:接待省、市、区各级领导团队58批973人次;接待杭州党史馆、北京史志办、广州市方志馆、海宁史志办等史志同行20批138人次,为宣传余杭地情、弘扬余杭历史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开展重大纪念活动。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契机,联合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党工委、区文广新闻出版局、区档案局举办余杭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编纂出版《改革开放四十年——余杭影像》《改革开放四十年——余杭记忆》,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勤劳的余杭人民致敬。

积极响应首届“余杭百姓日”活动,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微信推送“5月2日: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被转发点赞1万余次,浓厚了“余杭百姓日”的氛围!

三是创新宣传教育手段。开展方志进校园活动,继续与塘栖三小、塘栖高中合办志愿者培训,其中针对小学生共培训22次、高中生暑期集中培训8次,共128名志愿者参与馆内讲解和活动。开设“人人讲堂”,邀请浙江省考古专家方向明讲解《良渚玉器的线条美》,宣传良渚文化,为良渚申遗助力;邀请上海市民俗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讲述《穿越千年,运河边的人文之美》,宣传运河文化,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完善“余杭史志”微信号、“余杭史志”网、《余杭史志》期刊等宣传平台,推进史志宣教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全年“余杭史志”微信号推送信息40期115条,吸引固定粉丝1000余人;“余杭史志”网上传动态信息70余条、推送史志文章4期70余篇。多种宣传方式的运用,有效扩大了史志工作在全区的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史志工作的资政和引领育人职能发挥还不够显著。资政、存史、教化是史志工作的三大功能。近年来,区史志办编纂出版了大量的党史著作、整理了一批古籍旧志,利用余杭方志馆很好地开展了地情知识宣传、普及和教育,在存史、教化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由于线上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专业人才储备和融合开放推进力度不够等因素,史志工作在为区委区政府资政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发挥还有距离,功能比较薄弱;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引领育人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

2.中共余杭历史馆的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尚未落实。中共余杭历史馆建设定位是集展示、宣教、保管、研究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性场馆,目前已完成施工招投标工作,总体目标是力争201X年10月建成开馆。考虑到项目筹建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跟上项目建设进度及尽早做好人员配备并提前进行岗位培训,现亟需明确中共余杭历史馆的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三、201X年工作要点

201X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改革开放开启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党史地方志文献研究编纂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史姓党”的根本原则和“一突出、两跟进”的工作要求以及地方志工作“十业并举”的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践行“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扎实开展党史文献研究、地方志编研,不断开创党史、地方志工作新局面,以积极开展“双招双引、项目推进、‘三服务’”三大比拼活动为抓手,为全面助推“三个全域”建设、全力攻坚“新五场硬仗”作出新贡献,以优异业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一)党建统领,围绕中心,坚持把牢史志工作政治属性

1.坚持政治思想引领。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把牢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要求。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适时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持续深化和巩固巡察整改成效。按要求做好统战工作。深入开展“最强支部最美党员”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周三夜学夜访”“三大比拼”活动,将继续深化“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等活动落到实处。

2.服务中心工作和大局。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史志工作的应尽之责,结合部门职能认真履行政治职责,推出一批史志精品佳作,更好地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督导区内红色胜迹的修缮改造,传承红色基因,引领打造一批可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和熏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围绕助推“三个全域”建设、攻坚“新五场硬仗”等中心工作,千方百计发挥余杭史志文化软实力作用,助推区委区政府锻造一支在“三大比拼”活动中素质过硬的铁军队伍,为余杭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3.建设一支求真、做实、纂美的史志干部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参加省市专题培训、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和兄弟区县的沟通交流,开展读志用志讲史活动、学习先进经验和编修心得、开展内部业务研讨等活动,提高干部队伍编史修志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政治信仰过硬、业务素质过硬、工作业绩过硬的“真、实、美”史志队伍,有序、有效推动余杭史志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力做实史志工作主责主业

1.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为党存史、修志工作。一是全力推进余杭党史三卷编写。把党史三卷编写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现有编纂大纲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前期编写经验,抓紧资料收集和初稿撰写工作,并扎实做好初稿统稿及评审,争取6月底前完成全部初稿,12月底前形成全书初审稿,为2021年完成编纂出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高质量编纂出版《余杭年鉴(201X)》。以打造精品年鉴为标准,在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和创新上下功夫,总体目标是争取11月底前出版,为全区各级党政领导了解余杭提供第一手资料。

2.树立服务意识为余杭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提供资政服务。一是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编纂出版《当代报刊中的余杭重大新闻选辑》,分上、下两册,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谋划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二是推出一批史料性、研究性出版物。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当代史研究,整理出版《余杭“四无”粮仓史料辑》;开展余杭民国史研究,整理出版余杭民国时期经济史料辑、教育史料辑。三是助力提升一批红色党建示范基地。指导有关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做好革命胜迹修缮保护工作,协助镇街和有关部门盘活余杭红色人文资源,做好“红色+绿色”旅游资源文章,结合基层党建示范带建设,助力打造一批可参观、受教育的红色党建示范基地。

3.努力构建新时代多维度史志育人宣教平台。一是抓好成果转化,开展送书“六进”活动。以党建为抓手,结合党组织共建、结对帮扶、重要纪念活动等,主动走出去,向机关、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军营赠送一批反映党史、地方史的书籍作品,宣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二是运用新媒体加强党史地方志宣传教育。办好“余杭史志”刊物、网站,维护好“余杭史志”微信号,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扩大党史正面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三是巩固深化“中国最好的县级方志馆”余杭方志馆宣传展示教育基地作用。在做好展示接待工作的同时,继续组织开展“人人讲堂”、临时展览、交流研讨会、第二课堂、小小志愿者培训等活动,将余杭方志馆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情教育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是建成开放中共余杭历史馆。对照“项目推进”大比拼活动要求,以“拼进度比质量”为抓手,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场馆施工建设、史料征集及布展等工作,把中共余杭历史馆打造成新时代展示共产党带领余杭人民抗战、建设、改革、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新平台。

(三)锐意创新,融合推进,努力构建史志工作开放格局

1.加强与区内有关部门的联动与协作。以编纂《中国共产党余杭历史(1978—2002)》《余杭年鉴》、指导各镇街红色胜迹修缮改造及有关部门志书编修为结合点,构建由区史志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史志工作大格局。贯通历史与现实,加强与档案部门的合作,不断探索形成党史、档案互利共赢的格局。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凝聚从事党史工作的各方力量,形成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争取在党史研究、党史宣教、红色资源利用等方面多出成果、多出精品。

2.建立与区外单位的常态交流机制。适时组织编纂人员到史志工作做得好的省、市、县(市、区)取经,通过主动走“走出去”,学习先进单位的新思路、新做法,努力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实现借鉴经验、理清思路、精准服务的初衷,主动做好史志为“资政育人”服务的文章。

3.统筹运用史志学会等学会力量。整合学会会员众多、人员层次丰富的优势,融合发挥会员中的知名学者、专家和老同志的作用,讲好余杭故事,传播好余杭声音,形成合力一手抓史志研究,一手抓知识普及。组织会员开展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参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邀请老同志为中小学生讲述抗战故事,组织会员参与“党史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党员上党课,宣讲党史地方志理论及革命故事。

4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