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工作计划 > 教学工作计划 > 教育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教育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 cwl2

教育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是“教育改革年”“教育学习年”“教育谋划年”。2020年,XX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XX之干”担纲“XX之赞”,按照“保基本,努力跟跑;补短板,积极并跑;强特色,敢于领跑”的要求,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探索山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一、坚持党的领导,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一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为契机,以学懂弄通做实为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组建以局领导和各处室、市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宣讲团,通过召开专题学习会、“知行教育”论坛、领导干部上党课等形式,深入各县(市、区)、市直学校,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大会精神宣讲活动。2020年以来,开展学习宣讲活动75场次,听众超5000人次,做到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二是积极配合做好市委巡察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全力配合和保障市委对市教育局党委开展政治巡察。对市委巡察组反馈的3个方面 8 项26个问题,第一时间召开局党委会和整改工作部署会,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逐项认真研究解决对策,细化整改时间和整改目标,形成整改工作方案,扎扎实实推进整改落实。在认真落实整改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长效机制和依法决策机制,推动基层组织工作标准化建设,梳理明确市教育局重大决策事项、主体、权限、程序和责任。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局党委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责任清单、责任分工,深化廉政谈话“双主谈”工作,做到任务措施细化到月、责任落实到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筑牢育人阵地,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召开全市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做好高考英语加权赋分事件处置工作,实现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深入开展“清廉学校”建设活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党建品牌”,初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的党建工作格局。四是着力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机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照《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率先在市直属学校(单位)实施领导人员任期制管理,打破了职务终身制、任命固定制,实现了可上可下、局管局聘。2020年对市直属学校(单位)领导人员进行了重新聘任,办理提前退休3人,到龄解除职务聘任6人,重新提任、岗位交流14人。对市委巡察反馈的“干部任用管理不严格”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按要求开展了“三超两乱”整治、违规兼职清理等工作。

二、坚持改革创新,教育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一是构建教育改革发展主体框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要方针政策,推动中央、省委、市委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召开了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八个重点领域的改革举措,以及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任务,构建起教育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二是推进重大改革课程研究。坚持教育工作课题化、项目化管理,与高校合作开展质量评价体系、德育品牌建设、精准教学、网络教研、集团化办学、初中提质“壮腰”工程、幼儿园游戏化教育、校园安全“三化”管理等重大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批教育改革经验。如景宁《农村自然小班化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莲都区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县”,领导兼任教育“特邀督学”制度、庆元农村学前教育补短板改革试点、精准教学改革、校园安全“三化”管理等成为全省、全国典型案例。三是全面实施精准教学改革。实施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支撑的精准教学改革,作为XX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变道超车的关键一招来打造,全市呈现出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在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全市中小学配备移动终端25680台,学生移动终端持有率达到9.64%,课堂精准教学试点学校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创新实验室22个、学科教室14个、网络教研工作室38个。四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数字教育”建设,建立以“一个公共服务平台+N个应用平台+一个大数据中心”为框架的教育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成XX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空间“人人通”规模化应用被列入省级试点。2020年,全市教师、学生网络空间开通率均达到100%,XX市空间年度活跃度为721分,教师活跃空间比例达到81%,移动端活跃用户比例42.4%,均排名全省第一。五是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在总结莲都区和景宁县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9个县(市、区)全面铺开“县管校聘”改革,全市参与教师16422名,占教师总数的79.2%,进一步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活力。六是深入实施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与XX学院合作共建“一院三中心”(教育评估院、教育督导评估中心、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教育数据中心),在全省率先实行市级统筹高中段学校发展性评价,形成了全市高中教育协同发展的格局,在全省督导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三、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一是制定教育提质发展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省、市决策部署,研究制定XX市教育提质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高质量均衡发展,实现有教无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的基础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确保在与全省同步全面高水平实现小康社会中不掉队,各类指标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的教育提质目标,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深化教育改革和管理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四方面工作任务,为推进XX教育的高质量均衡发展绘就了蓝图。二是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创建稳步推进,遂昌、庆元成功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全市整体创建率达到2/3,松阳、云和、景宁等县积极申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青田、缙云省基础教育重点县提升工程顺利推进。三是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规划。适应“全面二孩”、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等趋势,优化市区、各县(市、区)教育资源布局规划,XX市区基础教育布局专项规划通过市政府批复,画好各县(市、区)城区基础教育布局规划图和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布局规划图,为教育资源拓展提供了规划依据。四是全面完成教育民生实事。认真落实教育民生实事,优化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全市新增幼儿园学位6600个、小学学位8050个,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10%、100.63%,完成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超标准班额班级253个的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控制在标准班额。五是着力增加教育资源供给。2020年,全市实施续建、新建教育项目119个,完成投资23.13亿元,学院附中教学楼、莲都区城西小学、碧湖中学二期、梅山中学二期、遂昌县后江小学、云和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期、景宁澄照创业园学校一期等一批项目投入使用,莲都区碧湖中心幼儿园、松阳县南城幼儿园、遂昌县云峰幼儿园、龙泉市城东小学附属幼儿园、景宁王金垟幼儿园、青田县腊口幼儿园等一批公办幼儿园交付使用,市实验学校丽阳校区改扩建工程一期、XX二中校园完整工程等项目顺利开工。全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3万余人次,资助金额8702.3万元(包含营养餐)。六是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全媒体教育宣传工作,传播教育好声音,传递教育正能量。景宁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典型经验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刊发,《中国教育报》5次刊登XX教育新闻,教育新闻被《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省级媒体录用50多篇,政务信息被省政府录用7条、被省教育厅录用27条,获得省领导批示1条。

四、坚持提升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深化。一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改革意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全面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及省委实施意见,系统研究我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二是不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执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出台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在各类教师评价考核和使用聘任中全面实行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严肃查处教师有偿补课、到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兼职。三是稳步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教师管理机制改革,建立教师“积分制”管理机制,形成正确的教师成长导向。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在莲都区开展试点,推动校长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在市直和莲都区建立后备(待聘)教师储备库制度,破解中小学教师紧缺矛盾。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学校自主评聘改革,推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权限下放。四是建立健全名师、名校长培养体系。深入实施“绿谷名师”工程,新增“绿谷名校长”系列评选,将“绿谷名教师”由原来的四级拓展为六级,新评选市教坛新秀153名、德育新秀32名,市教学名师169名、德育名师16名,获评省特级教师7名、正高级教师6名,市实验学校杨丽佳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五是推进教师培训培养。依托XX学院、XX职业技术学院、XX电大、XX中专等教师培训机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色”教育、精准教学等主题式培训,创新导师制培养、网络教研等培训培养模式,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继续做好教师定向培养工作,2020年定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71人、中学紧缺学科教师30人、“双学科”复合型高中教师25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继续实施市直1-5、6-10年青年教师成长行动计划,提高不同阶段青年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六是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要求,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联动机制,立足XX实际制定教师月度、年度奖励政策。

五、坚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全面构建。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开展了“中国梦”主题教育、“弘扬‘红船精神’争当时代新人”等系列活动,努力培养拥有XX风范、中国精神、世界公民特质的时代新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处州应星楼记》、韩愈《处州孔子庙碑》等相关处州文化列入全市中小学地方课程。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开展首个宪法宣传周暨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落实中小学校“宪法晨读”活动。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师持证率达到88.2%,中小学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机构标准化建设达到76.2%。大力推进全员育人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德育导师制、班主任、志愿者、校外辅导员、“五老”等作用,形成育人工作合力。二是积极打造XX德育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以“红色教育、生态教育、乡土教育”为特征的XX德育品牌建设。全市建成中小学文明校园213个,占63.96%;省级绿色学校达到128所,市级绿色学校达到204所。松阳实验小学集团学校乡土德育课程入选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三是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全面实施“阳光体育”和“体艺2+1”活动,进一步深化“绿谷系列”“五大联赛”“一会一操”体育艺术赛事,积极为学生搭建开放多元的特长展示平台,出台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达标、艺术特长达标实施意见,缙云县成为全省第一批浙江省艺术教育实验区。积极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增强综合能力。“绿谷知行”研学实践管理平台建成使用,5家单位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市建成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105个,其中生态教育基地40个、红色教育基地10个。四是打造校园安全“三化”管理模式。推进校园安全稳定网格化、清单化、信息化“三化”管理,进一步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全市教育系统保持安全稳定,学生非正常死亡率连续三年达到考核优秀标准,校园安全“三化”管理模式作为全省唯一典型经验上报教育部,在全国校园安全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六、坚持优质均衡,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出台了《XX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2020-2020)》,积极打造XX木制教玩具游戏活动的学前教育特色,推进庆元农村学前教育补短板改革,全市等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94.7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91.08%,幼儿园教师持证率达到94.5%。二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市组建实质性的教育集团19个,覆盖58所中小学(幼儿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稳妥推进中考改革。在莲都区等地推行小学推迟上学,推进“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积极探索未来乡村教育模式。三是推进普通高中提质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成效得到孙春兰副总理高度肯定,高中课程改革经验在《人民教育》刊发。加强学科基地建设,引进镇海中学与XX中学联合办学。高考竞争力稳步提升,普通类各段上线率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第一批录取数占报考人数的比例达到32.22%。四是推进职成教育有序发展。完成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架构重组。职业教育“三名工程”建设扎实推进,3所省名校、14个省品牌(优势特色)专业、16位省名师名大师(工作室)等立项建设项目均通过省首次评估验收。推行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培养,开展“校企校”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试点,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百名大师 千名高徒”结对培养工程。在全国、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全市中职校单考单招上线率达97.86%,中职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制定完成旅游、财会、电子、机械等4 个专业毕业标准,建成省市级校企合作共同体5个,省等级中职学校比例达到85%。推进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松阳县、缙云县成功创建“浙江省示范学习型城市”。五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出台《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XX学院建成服务绿色发展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国外知名大学引进工作,XX学院获批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第一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建设30项,获批数量居全省高校首位。推动XX职业技术学院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XX电大实现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六是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出台市本级财政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实施办法,明确扶持和奖补政策,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取得阶段成果,全市9个县(市、区)基本完成专项治理工作,整改问题机构数717个,发放办学许可证37份,关停培训机构241所,公布了两批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

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践行以“XX之干”担纲“XX之赞”、推进XX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实施XX教育提质行动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实施XX教育提质行动,以“XX之干”担纲“XX之赞”,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为XX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进一步加快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努力与全省同步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在实现缙云、青田省基础教育重点县“摘帽”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莲都、缙云、青田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2020年确保创成2个,力争创成3个,到2020年实现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全覆盖。深入实施基础教育重点县提升工程,确保缙云、青田基础教育重点县2020年脱帽。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创建,2020年力争有1-2个县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到2022年一半以上的县(市、区)力争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二、进一步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努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学位需求。实现基础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推进各级教育资源扩容,加快教育项目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学位需求,有效破解各地城区资源紧缺、超标准班额、超规模办学等问题。2020年全市新增幼儿园学位5000个、小学学位8000个、初中学位5000个。到2022年全市新增幼儿园学位18000个、小学学位35235个、初中学位18800个、高中学位12450个。全面提升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20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3%,到2022年达到95%。完善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制定薄弱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标准,加快农村幼儿园、乡村学校、薄弱民工子弟学校补短提升,建设好每一所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环境,为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并制定统一的使用标准。教育信息化全面提标,制定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意见,2020年数字校园覆盖率达到25%,到2022年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制定规范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2020年实现有刚性需求的小学托管服务全覆盖,着力破解小学“放学早、接送难”矛盾。

三、进一步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学前、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定幼儿园、小学紧密型集团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幼儿园、小学集团化办学绩效奖励政策。学前教育要以优质幼儿园为龙头,带动新办园、民办园、农村园、薄弱园集团化办园,义务教育要以城区优质小学为龙头,带动新办学校、民办学校、农村薄弱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集团化办学。2020年,全市至少要组建学前教育集团5个,小学集团5个。到2022年,全市组建27个幼儿园集团,覆盖112所幼儿园,省一二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62%;组建20个小学教育集团,覆盖100所学校,组建15个初中教育集团,覆盖41所学校,小学、初中优质资源覆盖面达到80%。通过“互联网+教育”,推进城区学校与农村小规模学校结对帮扶,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进一步加强教师校长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突出师德师风建设,以“四有教师”为标准,切实加强师德养成教育。强化先进典型示范,评选XX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杰出教师、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教师模范人物,在2020年第3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强化反面警示,对照《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依法依纪严惩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坚持工作实绩导向,强化名师、名校(园)长培养,实行市县共建、成本分担的培养机制和理论、实践双导师制培养,到2022年培养省级名师100人,培养“绿谷名教师”4000 名左右、“绿谷名校(园)长”200名左右。制定优秀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的管用办法,设立教师招聘绿色通道,引进的“双一流”高校和省、部属师范类高校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享受硕士研究生优惠政策,引进的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以“一事一议”方式予以保障,对在职教师取得硕士学位的给予资助,到2022年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师范类本科优秀毕业生500名和硕士生200名。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音、体、美等小学科教师走教,有效解决教师阶段性短缺问题。实行教师“积分制”管理,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建立中小学教师“适岗竞聘”机制,激活教师发展内驱力。推进学校领导人员任期制、聘任制管理,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明确导向。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

五、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全德育落实机制,开展以“红色教育、生态教育、乡土教育”为特征的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出台文明校园创建标准,到2022年文明校园创建率实现全覆盖。立足于XX红色、生态、乡土教育资源,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修编《浙江绿谷》教材。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导向,建立科学的智育评价体系,实现智力教育质的提升。积极适应新高考,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到2022年双一流大学录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建立普通高中多元特色优秀学生培养新机制,培养出更多科技、人文、体育、艺术等各类高层次学生。扎实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新模式,有效解决初中生学业分化问题,大幅度提高初中教育质量。拓宽高中毕业生升学渠道,推进“校—企—校”升学直通车模式,2020年全市75%以上的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到2022年达到90%以上。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制定学生体质健康跟踪调查的办法,2020年高中段、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分别达到93%、93.5%以上,2022年分别达到94%、95%以上。推进学生营养改善提升工程,将城区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营养餐保障范围,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天再增加一杯牛奶和一个鸡蛋。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制定学生运动技能、艺术特长认定标准。大力倡导劳动教育,推进校内劳动常态化、家庭劳动多样化、社会实践经常化,将推进校内劳动常态化工作纳入到学校发展性评价内容。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推进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制定工作意见。加快推进“绿谷知行”中小学生实践基地建设,2020年打造100个,到2022年打造500个。

六、进一步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学前游戏化教育活动,到2022年实现木制玩教具游戏活动全覆盖,创建全国学前游戏教育示范区。深化小学阅读教育,制订并实施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和阅读量基本标准,到2022年实现书香校园建设全覆盖。实施初中“壮腰”工程,全市培育30所初中强校,到2022年初中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80%。将初中强校与名师名校长培养相结合,使初中学校成为名师、名校长培养锻炼的平台,建立市、县、校三级的大数据质量监测体系,健全初中强校带弱校机制,加强初中学科基地建设,提升初中薄弱学科质量,到2022年义务教育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实施普通高中名校战略,制定创新型人才早期培养基地指导意见,加强与双一流高校的交流合作,到2022年全市打造9个创新型人才早期培养基地、10个以上双一流高校优质生源培养基地,提高双一流大学生源培养能力。加大普通高中市域统筹力度,整合全市优质资源,组建普通高中教育集团,举行集团签约仪式,推进集团内各高中多元优质特色发展,打造综合类、科技类、人文类、体育类、艺术类等特色高中。加大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力度,建立一校一案的考核制度,修订完善高中发展性评价体系。像重视产业基金一样做大和用好教育基金,强化高中教师绩效奖励,充分调动高中教师工作积极性。大力推进中职学校“三名工程”建设,实施“百名大师、千名高徒”工程,到2022年建成省名校3所,省名专业14个,省名师工作室15个。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组建一批区域联盟学校,大力推进跨区域招生。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推动XX学院扎实开展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创建工作。推动XX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省优质高职院校,支持XX电大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推进XX高校与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开工建设XX学院松阳校区。

七、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教育目标管理机制,完善教育绩效管理制度,建立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的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县为主,高中阶段以市为主、市县联动实行考核评价。全市域推进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支撑,以精准检测、精准反馈、精准管理、精准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教学改革,深化教师网络研训活动,推进省级网络空间“人人通”规模化应用试点并建立指标考核体系,实现教学方式转型升级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到2022年,建成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市域教育大数据深度应用示范区,率先在全国实现片区(校)、县(市、区)域、市域三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新模式。加强教育山海协作,用好“问海借力”这把金钥匙,积极引进市外优质品牌学校与我市学校开展合作办学,与宁波市开展百校千师结对工程,全面推动XX百所学校与宁波百所名校一对一结对,宁波百名名师结对XX千名教师,建立联考联测、研学实践、学科竞赛等合作交流机制,实现课程、教材、师资等优质资源深度共享。

4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