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 英杰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全书字里行间处处渗透出雷夫老师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智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篇1)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推荐人说很好,很值得读一读,并未在意,甚至忘记了它的名字;第二次听到这本书,恍惚觉得听过,却又成了过耳之风,无动于衷。它真正成功地“诱惑”了我,是在学习后的交流会上。对雷夫赞赏有加,雷夫演讲时的幽默,雷夫教育学生的做法,听着老师的讲述我已经如痴如醉,好像我也亲历现场,受了场精神洗礼般。于是,从最初的“不理不睬”,到现在我对雷夫“无比崇拜”,甚至相见恨晚的感慨。

在开篇我就被雷夫的一句话深深地迷住了——“我痛苦地认识到自己不是个超人”。我想这是每个教师都会有的痛苦,至少我就这样痛苦过。就在做教师之初,当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我“千呼万唤始回头”的时候,当学生从书桌里拿东西“大书小书落地板”的时候……我恨不得手里有魔法让所有的学生都乖乖听话,好好学习。后来我发现这一切不可能,所以我也痛苦地认识到自己不是个超人。

雷夫虽然不是一个能够飞行拥有超能力的超人,但是他却真真正正地在学生的生命中起到了“超人”的作用,他用自己常人的能力使学生走上了不寻常的道路,现在令我痛苦地是:“我不是雷夫”。

雷夫作为人是寻常的,但作为教师他绝对是有“超能力”的。超人有一种超能力是“热视力”,几乎能够燃烧和融化任何人或物质。雷夫也有这样的超能力,他能够点燃所有孩子的热情,使他们成为爱学习的天使。数学课是最能开发学生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雷夫上课时巧妙地使用“数字砖”将游戏和数学融合在一起,学生在一次次挑战中巩固数学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样的情况,如果我是雷夫的学生,这样的数学课我怎能不爱呢。在阅读方面,雷夫为孩子挑书只有三个原则:“乐趣、热情、引人入胜”。这是雷夫追求的阅读境界,当然,他也的确做到了。在这样一个富有挑战的阅读环境中,孩子们追求卓越,将阅读和世界联系在了一起。

更令我佩服的是,雷夫的学生几乎是全才,他们爱学习,爱运动,能唱摇滚,能演戏剧。雷夫自豪地称他的学生们为“小霍勃特的莎士比亚们”。他可以带领学生去写剧本,背台词,排戏剧,最终到国外演出。然而从酝酿到演出这期间需要一年的时间,是什么使雷夫如此坚持却又不急躁?是什么使学生能够理解莎士比亚并最最终成果演绎?我想,应该是雷夫的热情,他用自己为师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他用自己对沙剧的热情点燃学生演出的热情。我想,如果我跟在这样一个又唱摇滚又演戏剧的老师身边,我也会很幸福充实。

读完整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班训,是这样说的:“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与其说这是雷夫要求学生的,不如说,雷夫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不是偶然的,他的“超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他努力得来的。在一次做实验的过程中,他的头发被点燃了,他却浑然不觉。“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米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从那一刻起,我下定决心永远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中去。”

是的,就是这个词“投入”。班里的实验器材他自己掏钱购买,这是金钱的投入;每天早到一个小时,晚走一个小时,这是时间的投入;对学生的爱与呵护,这是情感地投入。就这样雷夫老师在一个漏雨的教室里全身心地投入着,一投入就是25年。“假如你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这是雷夫最喜爱的一首诗。李希贵评价说: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去教学、去带孩子们看球赛、去带孩子们旅行……于是,雷夫的莎士比亚式态度造就了一群小莎士比亚。这是雷夫的成功,也是教育的成功。

雷夫用自己的全身心投入点燃了学生的灵魂。就像雷夫自己说的那样,“我的职责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挽救自己的灵魂。”雷夫把自己放进了教育里,成为一把柴,点燃了学生的热情,释放了能量,照亮了生命。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把自己放在教育中,就可以把学生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教师如果畏手畏脚游离在外,那学生最后也只能困顿在苦境里,终身没有完全释放自己的潜能。

雷夫·艾斯奎斯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他对教育有信徒般的坚持,对学生有父亲般的关爱和信任,他还有哲人的敏锐、战士的勇敢,所以他创造出了奇迹。我认为他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创造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阅读在教学中的地位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因而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阅读的意义,加强对阅读的指导。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篇2)

雷夫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说道,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善于阅读,也不喜欢阅读。主要原因是这些阅读目标千篇一律地以流畅度、理解力以及其他的目的为教学重点。从没在学校的首要阅读目标上看见“乐趣”“热情”“引人入胜”等字眼。这些才是应该列入的目的,是人们阅读的理由。引导儿童对阅读的热爱,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阅读兴趣是多么重要。

怎样激发兴趣呢?方法很多,主要谈两种:一是像雷夫所说的那样,制定恰当的目标。二是靠教师的带动。学生为什么会爱上一些老师的课,主要就是该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真正成功的语文教师就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艺术家。一些教师在范读文章时,声情并茂,有时还加上自创的动作。他们以丰富的表情、优美的声音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乐于模仿教师的言行。这是一种激发兴趣的方法——教师范读法。

要让学生爱上阅读,还要启迪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雷夫说:“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考虑他人的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雷夫老师还提出了“把阅读和世界联接起来”,这让我们对阅读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然,让孩子爱上阅读需要时间。阅读不能像吃快餐似的急于见效,教师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加以引导,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像雷夫那样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坚持不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篇3)

雷夫提醒我们“身教重于言教”,老师一直都是孩子们的榜样。“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一天下来,我们有数千个可以树立榜样的机会,并且有些机会是特别难得的。”这也正是现在好多老师所欠缺的最基本的素养。雷夫要求学生读书,自己首先就博览群书,从而拥有了超人的智慧和为学生推荐书籍的能力。

我们的家长们常说,我工作忙,没有时间读书。老师们常说,我要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写论文,进修培训,评职称,白天忙备课,晚上改作业,哪有精力读书?这些固然是事实,但只要想读书,还是可以挤出时间的。我想,教师获得专业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教师只有涉猎各种书籍,才能使自己的视野变得宽广,才能真正促进专业成长。

大人的指导读书对孩子来说很重要。雷夫老师在美国历史博物馆用午餐,用一个孩子喝碳酸饮料的例子说明大人帮助孩子的阅读的必要。雷夫把孩子盘子上的“垃圾食物”拿走,帮孩子做更明智的选择。或许孩子会有些失望,但他很快就会恢复体力,度过美好的一天。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同样不可忽视教师的作用,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读书。

雷夫推荐给学生读的书很多,他能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为他们推荐不同的书籍,还会运用智慧想出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够学会阅读的有效方法。他指导学生的阅读不是快餐式的,而是循序渐进式的、探究式的,他推荐莎士比亚的剧作、《爱丽丝梦游仙境》、《麦尔坎X自传》、《杀死一只知更鸟》、《安妮日记》等,他还指导学生在Google打上“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仔细研究历年得奖好书。他还认为,凯迪克大奖得奖名单则是帮非常年幼的孩子读书找书时不错的参考。雷夫做得很细致:他帮孩子选择读本,帮助不会阅读的孩子,让孩子对阅读作出评估,甚至是把书中的内容改编成戏剧进行表演,从细节方面使热爱阅读的孩子能拥有更美好的期待。

我们初中学校每学期都订阅《语文读本》,上面精选了很多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每一篇作品前面都有阅读提示,作为学生的阅读指导。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推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等名著。区教育局教研室也为我们开出了营养丰富的阅读大餐的清单,并且不同的学期有不同的阅读篇目和要求。这些都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生活。

当然,随着社会的日渐浮躁,很多快餐式作品泛滥成灾,与之对应的就是快餐式阅读。而对于真正经典的作品自然应该像雷夫和他的学生一起读莎士比亚那样慢慢阅读,因为真正的阅读是没有捷径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篇4)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上网订购书籍的孩子越来越多。虽然值得欣喜和鼓励,但意义却大不相同。雷夫认为,做父母的绝对有必要带小孩上图书馆。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

由于平时课业负担繁重,现在学生阅读量明显不够。有时候,看书的孩子甚至会遭到同学的嘲笑,要战胜环绕在学生周围的冷漠与不关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们带到图书馆,图书馆就是最好的起点。但教师不要以为把孩子带进图书馆就可以交差了事,还必须提供引导服务才行。孩子的自觉性和自控力非常有限,有些学生看一会儿书就会倦怠,失去耐心;有些同学则跟朋友聊天;还有些则在无人监督或指导之下随意找书看。这些孩子错失了大好机会,孩子们什么都没学到。

教师要帮助学生挑选文学作品,帮孩子挑选好书,分享自己爱读的书,告诉学生自己正在看的书籍。凭着孩子们对你的信任,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享受这份阅读的乐趣。教师要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阅读。教师绝不能对学生阅读指手画脚,而是身体力行,这也是雷夫所提倡的。在师生共同阅读的大好环境中,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的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阅读较有挑战性的作品时,部分后进学生将面临跟不上其他同学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开展个性化阅读。雷夫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首先,经常解释教材,让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还会事先帮阅读程度只有初级的学生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程开始前便赢在起跑点上。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快速进步,这样后进生的自信心也一天比一天强。另外,让个别的学生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他们会做好读书笔记,每个月都会写读后心得。这与当今分层教学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篇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逐步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等。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精读,对必读的文章至少读三遍(一遍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解决生字词;二遍找出精彩词、句、段,做摘抄,并适当背诵;三遍写点随笔,提出看法或疑问),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有些只需要略读浏览,速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

雷夫在进行阅读评估时,设计了和小说相关的作文题目与理解性问题让学生解答。认为阅读评估可以从标准化的测验分数开始。我们结合课程标准,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的评价: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如朗读的评价,要突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孩子们发自内心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流下多少泪水来衡量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第56号教室的标准。雷夫说,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我坚信,只要我们授之以渔,坚持不懈,我们的孩子将终身阅读,为人生而读。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篇6)

这次寒假学校专门安排的假期共读书目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对于雷夫·艾斯奎斯的了解并不多,如果不是学校安排,我还真是不会去查阅有关的材料。还没有拜读过外国教师这么专门的教学心得,细读之后,我的内心翻腾起不小的“浪花”,从他坦率和刚正的叙述中获益良多。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触。

在文章开始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个年轻教师班里出现了一位邋遢的孩子,书包整天都是乱糟糟、脏兮兮的。为了让他改掉这个毛病,年轻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这位学生的书包抖搂出来,并拿出相机拍照,扬言要在家长返校日公开,还说出了“谁那里有垃圾,就丢到这位同学的桌子上,反正他那里已经是垃圾桶了”的话语。其结果是,家长十分的气愤,告到了校长处。最可悲的是当事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认为自己做的对,说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指导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了。雷夫先生认为“不要把害怕当成教育的捷径”。

工作中,我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不遵守秩序”的孩子,通常会软硬兼施、绞尽脑汁地去“对付”,正如雷夫老师所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第56号教室,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是块绿洲,并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和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

与铁腕管理相反,雷夫老师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雷夫老师认为,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他总结出了教育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这一阶段的思维是以恐惧为基础的,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的。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用奖赏的思维鼓励学生完成作业。但这样,学生的交作业方面做得很好,却对作业的内容理解得很少。雷夫说: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的行为的做法很危险,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不要让孩子整天忙于讨好老师。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能做遵守规则的孩子也好,其实,有时可以超越规则。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学生做到这一点是让人欣慰的,可是做到这点是很难的,雷夫的学生却做到了,受到了代课老师的好评。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雷夫用了好几个方法来教学生第六阶段。他用很多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教导他的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对的,而且一直那样去做。

在这本书里,雷夫老师对班里一位不交作业的孩子的教育同时也给我很多的启示:丽莎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在交作业时找不到了自己的作业,并当着老师的面到处翻自己的书包和资料袋。作为老师我们很清楚这是怎么回事,看到一贯这样的学生很多时候可能就忍耐不住了,会大发雷霆,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变成一位“大恶人”的形象。但是雷夫老师低下身子说他相信她,相信他写了作业只是找不到了,不过有一个大问题需要丽莎注意,那就是乱放东西。然后告知她可以在两位同学中挑选一位,中午帮助她整理资料袋。结果,从此以后丽莎的作业再也没有找不到过,这就是信任和不走捷径的教育,这也是没有害怕和榜样的教育。我的工作中还会遇到类似的情形,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56号教室不可复制,雷夫老师不可复制,雷夫老师的执着、爱心和智慧将影响着我、指导我努力去做一位学生信任的好老师。我们都不是雷夫,但是我们可以慢慢地学着做雷夫。感谢学校为我们推荐了这么一本好书!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篇7)

拿到书时,不禁对书名产生了疑问和好奇。教室里会有什么奇迹,有的不就是桌椅和学生,五十六号教室里又有什么奇迹呢?带着种种疑问和好奇,我走进了第五十六号教室,阅读完了整本书。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惊讶的是第五十六号教室则是位于洛杉矶某个布满贫穷,暴力地区的小学教室,那里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特殊的成就;而那个第56号教室的雷夫老师,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他对教育的投入和激情及他在教育上的智慧与爱心都深深的感动了我。

这位令人敬佩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用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了解这些相似之处,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教师职业的确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辛苦是因为这项工作的确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开发出自己的智慧,成为好的教师,特殊,是因为这个职业面对的是一群质朴无型的孩子,工作的场地是一间教室。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雷夫正是以他对教育无法比拟的热情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使得这里成为了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化学实验上,一个小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苦恼,眼里含着泪水。为了不让她掉队,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很专注,连头发烧着了都没有发觉…。

其实这样的事可能很多老师也都能够做到,我真正感动的不是这个故事也不是插图,而是插图下面的那是几个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也许一个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的从事教学并不鲜见,也许一个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的从事教学并不鲜见,也许一个教师为了工作而做出牺牲也实属正常,但是一个教师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于教学,并且将这种专注视为是正确前进方向的指引的话,那么这位教师已经超越了这个单纯的职业,而将其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并且将这种精神转变为了自己的信仰。我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雷夫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一位可敬的教师楷模!

书中还有很多故事和小的细节表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专注与热爱。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仔细回想一下,真的是当局者迷,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老师。但有很多次,教育方式有所偏颇,其实我应该再多点耐心。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必须要努力才行。任何教学的决策都必须谨慎小心,务必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考虑,学会使用更优雅、更成熟、更能达成目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用心体会他们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从艾斯奎斯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努力找到平衡,真正以孩子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汲取教训学会跟孩子沟通,让自己成为一个既有智慧又很成功的教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篇8)

最近在网上有幸拜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部作品,一个普通的最基层的教师,竟然获得了总统颁发的“国家艺术奖章”,感动了整个美国社会,我充满了好奇。因此我用心的品读着《第56号教室的奇迹》,自己的内心不时的被感动、共鸣充斥着: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样熟悉而新颖;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是那样独特与执着。他的成长经历,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都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教育实践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哪里需要改进,哪里可以做得更好。读的过程中,我发现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见,充分体现了“爱是教育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中写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十分好奇。因为他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上了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这让我既好奇又崇拜,一下子我的内心就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愿望,有一种很想要去阅读它的心理需求,是因为我从这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以前从未知晓的教师的书中,竟然读到那么多熟悉的东西。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进行一番验证;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他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这间教室被称之为56号教室。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成绩优异,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正因为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礼。“第56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给我一些真相”里面讲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但我比艾里克斯的老师幸运,孩子的家长并没有找到学校来找我算账。其实,现在看来我和那位老师犯了同一个错误,就是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对这个孩子造成了伤害。如果当时,我像雷夫对待丽莎一样,那事情会有另外一种结局,也许这个男孩自己就会不好意思的来向我承认他撒谎了,也可能以后都会完成作业,或许……

随着教学年龄的增长,我已不再那么冲动,学会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处理事情时能够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建立了与学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诚实、公正而又通情达理的对待每个人、每件事,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像家一样的避风港。我学会了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多做加法,以此激励学生,带动其他的学生来竞争,而不是处处针对他们的缺点做减法,努力成为一个令人喜爱的老师。通过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研读,我还明白了,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感动,书,还在品读;收获,却很多很多。我一定要向雷夫老师学习,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真诚的祝愿所有的老师都能够开心、快乐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快乐的学习、茁壮的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

3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