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

| 梓豪

领导力不仅是指挥和管理更重要的是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并带领他们取得成功。下面小编带来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对于各位来说大有好处,一起看看吧。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1

在暑假里,我读了许多的书,感觉收获满满。但是让我最喜欢的就是《水浒传》,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的作者是施耐淹,创作于元末明初。

这本书记述了宋江为首的108个好汉,天罡星共三十六人。地煞星共七十二人,故事中最吸引我的是书中的血溅鸳鸯楼的武松,因为张督监对武松爱敬有加,并许将来把丫环玉兰配给武松。武松受此待遇,誓愿报效张都监。后来,有一天晚上,武松听到张督监家里有人喊:“捉贼”,武松一心只想报恩,结果被张督监家奴拿下,张都监及时出现从武松房里搜出一些金银,把武松绑缚官府。武松途经飞云浦,问出原因,武松一怒之下杀死了张督监一家男女老少。逃出城外投奔了张青和孙二娘。

故事中的一百零八个好汉就像夜幕中高高挂起的璀璨之星。从他们身上我明白很多道理,比如宋江仗义疏财,为人讲义气。吴用足智多谋,招揽了众多英雄。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粗中有细。林冲武艺高强,勇而有谋。武松拳头打死老虎英勇无比。还有许多的英雄人物都让我敬佩不已,这让我懂得了做人要有正义感讲义气。

作者如此神来之笔,更是让人叹服,读《水浒传》不仅能被这些英雄的气概所折服,还能了解到更多的英雄人物。有人说,《水浒传》是中国生活伟大的社会文献,有人说《水浒传》的情节有历史般的广阔,与西班牙17世纪的流浪汉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2

在名著《水浒传》中有一百单八将,其中遇事能忍的林冲,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林冲是十八万禁军教头,本来与林娘子的生活过得幸福美满,不曾想一日高俅的义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娘子。因为林冲不认路,高俅派人把带着刀的他带入了白虎堂,并指控林冲想要行刺他,林冲被刺配沧州。对于这种无缘无故的罪行,换谁都会发怒,但是林冲忍了。在被刺配沧州途中,两个公差收了钱,折磨林冲。先用开水洗脚,再给他穿草鞋,磨的双脚都是血。这样的折磨,林冲也忍了。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让勾践给自己种田养马、放牛牧羊,还要给夫差尝大便来判断他有没有生病。在吴国受尽耻辱,历经三年后。勾践终于赢得夫差的信任,让夫差认为勾践不会再反抗了。越王勾践回国,为了不磨掉自己报仇的志气,每天枕着兵器,就着茅草睡觉。并且时不时,就舔一下挂在梁上的苦胆。以此告诉自己,不能忘记在吴国受的苦。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忍耐并不是胆小,只是为了日后的成功。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靠他们的人多势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萧何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大将军;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一统天下。

“忍”在职场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当在校园的时候,可以犯错,因为小错误老师可以袒护,即使出现严重错误时,学校可以承担;当在家里的时候,可以犯错,因为有父母为兜底,他们愿意遮风挡雨;当在企业上班的时候,还能有谁愿意承担错误?当把一个项目做失败后,公司还会再给的试错机会吗?离开这个企业后哪有那么多尝试的机会?但凡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就想着“回怼”,“辞职”,年轻人真的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吗?谁还不受些委屈呀,只要这委屈对未来的成长有帮助,那这点委屈就是值得的。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3

假期里,我翻开了全版的《水浒传》。《水浒传》的语言对我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英雄豪杰交手的段落,令人拍手叫好。书中活灵活现的一百零八个英雄形象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原因。

以前我看的是七十回版的青少版,故事说到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聚义就结束了令人很期待下面的内容。这次看了原版,当看到后来好汉们南征北战,被奸臣暗算后,一百零八位好汉如何惨死,逃官,隐居的遭遇时,我不禁为他们而伤感。尽管好汉们个个智勇双全,但最终还是让头领的愚忠和小人作梗给击溃了。

在这片农民起义的千古绝唱中,有两位好汉的性格特征是十分鲜明的。

一是被称为“花和尚”的鲁提辖鲁智深。他十分富有正义感,愿意疏财去结交英雄,为穷人打抱不平。在当今社会,很少有人会为了给弱者伸冤大打出手。可是鲁智深是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汉。为了除掉恶棍郑屠,他不顾危险三拳结果了他,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令人敬佩。虽然鲁智深武艺高强,但他并不鲁莽。好兄弟林冲刺配远恶州县他并没有在沿途的村店下手,为了避免惹来更多的麻烦。他一直跟着他们伺机行动。在野猪林里救了林冲。可见是粗中有细的,正应了好汉歌的那句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梁山伯里真正替天行道的仅此一人,就是鲁智深。

二是改变梁山伯命运的第二代头领:呼保义宋江。他为人大方、孝敬长辈。而且愿意为好友付出一切,仗义疏财,不惜倾囊中之资。因此他在江湖上得了个“及时雨”美名,这些也是宋江后来被推为山寨之主的原因。连古人都如此乐善好施,我们现代人要更加充满爱心、学会乐于助人。宋公明仗义疏财,自己家里只剩下两间破屋。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伟大,使我不由得尊敬起他来。他的这些义举也树立了他的名声,自己落难时也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这种互帮互助的行为应该由我们不断传递下去。

我们要学习鲁智深见义勇为的义举和宋江乐善好施的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他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4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我很早就久仰它的“芳名”啦,一放暑假,我就死缠烂打地让妈妈买了一本,哇塞,还是精装版的!一周内,我废寝忘食,终于“啃完”了它,脑子里挥之不去的除了“忠”“义”还有一个字“孝”。

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枝奇葩。深受平民大众喜爱的著作《水浒传》中也处处渗透着孝的思想。其中,豪爽、正直的黑旋风李逵,堪称孝敬父母的典范。

那天,公孙胜因思念父母,下山探亲,李逵也触景生情,放声大哭。尽管宋江担心他下山后会惹事,李逵仍执意要去,宋江只得与他约法三章。他接来母亲,背她上路,母亲说自己口渴,李逵更是不顾自己一路劳累饥饿,安顿好母亲便去找水。当他发现母亲被老虎所吃时,更是怒不可遏,连杀四虎,为母报仇。爱母之情溢于言表。

纵观《水浒传》整本书,与“孝”沾边的还有8好汉之首——孝义黑三郎宋江。当宋江带领在清风山众人准备入伙梁山时,接到宋清托石勇带来的父亲病故速归的假消息时,宋江顾不上其他事,马上回家奔丧。最后又遵父训,投案服刑,打算刑满回家尽孝。大闹完江州后,宋江无路可走,只能上梁山入伙,他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家中老父。甚至不顾晁盖劝说,执意马上回家。孝父之情跃然纸上!

掩卷深思,当今社会,我们却常常可以在家庭生活中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孩子扭头就去玩耍了,父母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跑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作为2世纪的我们更应该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长辈,一杯热茶,一声“谢谢”一次捶背,一份礼物……都足以让他们的笑容灿烂如花!

“百善孝为先”,让孝德占据我们的心灵,让尊老成为一种习惯,是我看完《水浒传》后最大的感悟!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5

我喜欢宋江,是因为他的讲义气。在他还未上梁山时,就已经结交了众多好汉。凡是有人来到他庄里,宋江不管是谁,必将送他好些银两,并安排吃住,从不厌倦。别人有难,他必将支援,从不推脱,大义凛然,帮助别人排忧解难,并且因此而闻名山东和河北。他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好结交江湖上诸多好汉,所以有许多人都来投奔他。记得晁盖刚死的时候,宋江身带重孝,他为了结晁盖的最后一句遗言,煞费苦心。这对朋友的忠厚之心是非常难得的。

我喜爱宋江,是因为他的心胸宽广,为人正直。他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愁眉不展,别人得罪他的事儿,一般也不会放在心上,不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生气。记得他在京城,因阎婆惜不知羞耻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招惹他,他一气之下竟杀了阎婆惜,就是因为他正直,不想做贼般勾当。

我佩服宋江的人品,佩服他的人格,但使我更加震惊而敬佩的则是:那一百零七个英雄好汉都能够服从他的命令,并且他能够把这么多人都管理的井井有条,没有内乱,没有反叛,而且被捕来的人都能听他的入伙。这让我很震惊。宋江的管理方面让我很钦佩。为什么那一百多人都会听他的呢?我想,这就是因为他的大度,他的机智,还有他管理方面独特的才能吧。还有他相信每一个人,信任别人,这也许是重要的一点。记得在大战高太尉军队的时候,高太尉被宋江捕到山上,可宋江却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相信了高太尉把他放了。就是因为宋江的爽朗性格,他的军队才得以做到万众一心,为后来的“替天行道”打下了铺垫。

虽然宋江箭法比不上小李广华荣,智慧比不上智多星吴用,武艺比不上玉麒麟卢俊义,但是,他的管理才能却是这一百零八个人中最厉害的,也是最受大家爱戴的。换句话说,宋江好比这一百单八将中的虎头,《水浒传》中因他而精彩!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讲义气、受人爱戴的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6

《水浒传》——四大名著。塑造了108位栩栩如生物形象,故节曲折,扣人心弦。

当我读完《武松醉打蒋门神》时,我被武松为民为除害的品质打动了:蒋门神抢施恩的地盘,施恩热情招待武松,并说了蒋门神抢地盘的事。武松听说蒋门神抢别人的地盘,一气之下,上喝了十几碗酒,几下便把蒋门神打得跪地求饶,蒋门神终于不敢再干坏事了。

记得有一天,我正放学回来,马路边,我看见年迈的老奶奶地站在那儿,并焦急地跺着脚,开始我还不知道她要干什么,走近了,再仔细一看,这位老奶奶满头白发,双手拐棍,还戴了一副墨镜,嘿!这老奶奶是盲人!我终于明白了她不过马路的原因了。我想:这老奶奶想过马路,但是是残疾人,没办法过,怪可怜的,我去帮一帮她,扶她过马路吧!

我走近几步,又退了回来,想:她既不是我外婆,又不是我的亲人,我凭什么要扶她过马路?我正要走,可转念一想: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热心帮助残疾人吗?我去帮帮她吧!我又几步,停了,想:我为要帮陌生的过马路呀?反正有人扶她的.。

哎呀!我心里的两边又战斗了,我该听谁的呢?我焦急得不知怎么办,突然我想起了醉打蒋门神的武松,他乐于助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当时下定决心,也要像武松大英雄。我笔直地走向老奶奶,扶老奶奶过马路。

我们也要像《水浒传》里的武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7

小时候看《水浒传》,对于此书的评价都只有"无聊"这两个字,往往看了第一章就开始不耐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于《水浒传》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对于书中好汉的英雄气概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行走江湖不外乎一个"义"字,梁山好汉也不例外。义,只有简单的三个笔画,却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鲁智深与林冲不打不相识,成为了朋友,危难时刻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一命;武松结识施恩帮助他杀死了张都监、张团练、蒋忠,血溅鸳鸯楼;白胜供出晁盖要劫取生辰纲,宋江飞报晃盖,使晁盖得救;鲁智深为一老汉的女儿出头,以三拳打死卖肉的郑屠。《水浒传》中有不少关于"义"的事情。

这一百零八位好汉,朝廷眼中的."强盗",他们劫富济贫,志存高远,他们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为百姓除暴安良,出生入死;舍生取义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这更是一种强烈的正义感,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

即使在文章的最后,好汉们起义失败了,但这又怎么样呢。结果成功与否并不代表什么,他们为此所做的努力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就算失败,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忠义,嫉恶如仇,他们为了正义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早已让这些英雄无愧于心。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8

今年寒假,我读了《水浒传》,我读了不止一遍,但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读时,看的是情节,对于书中的诗词和描写不屑一顾,甚至达到了看到诗词我就头痛的地步,认为这些空占篇幅。我向来不读书的前言,认为太无聊了,只会嘱咐读者读这读那,可是当我读过《水浒传》的前言,我一改以往的看法,《水浒传》的前言写的极其精辟,一面提出客观的见解,给读者以极大的启发,一面又将一些错误指出。

第二次读时,我已不太注重情节,而在于描写上,施耐庵的写作功底令我钦佩不已,一般作家都不会在一部作品内描写太多的人物,因为知道如果一个不填,便会使人物性格相同而不能令读者记住,而施耐庵很好的抓住了人物精髓,譬如:鲁智深和武松两人。

他俩的性格差不多,好打抱不平,武艺高强,但鲁智深的想法是救人须救彻,当他救走金老父女后怕小二去通风报信,还在店里坐了几个时辰。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却镇定无比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不可谓不是一个粗中有细的好汉。

而武松呢?他同样武艺高强,也曾在景阳冈上打虎,但当他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后,并没逃走,提着人头押王婆到衙门自首,这等光明磊落的汉子,不能不让人敬佩。

第三遍读,我开始有些摸到书中人物的灵魂了,就拿李逵来说吧,李逵鲁莽冲动,性格急躁,对宋江却忠心耿耿。

这三遍读《水浒传》,一次比一次深入,不品《水浒传》不知世间之奇,我还要继续品尝这《水浒传》之奇。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9

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名起义发生、发展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

在梁山众多英雄好汉中,我最喜欢鲁智深“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的个性。每次这一歌词响起来,我就不禁想到花和尚鲁智深,他的一生,没有一件事是为了自己,他的每一次出手,都是因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虽然每一次出手,自己的境遇都要更坏,但是他毫不介意,对弱者,他侠肝义胆,对朋友,他情深义重。不管是救教头,救金翠花,还是救史大郎,他一直是作为一个大侠来帮助别人,金圣叹曾这样评价他“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鲁智深是一个疾恶如仇、专好打抱不平的人物。“禅杖打开危险路,借刀杀尽不平人,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不仅写出了他的勇,还写出了他的智。在鲁智深凶顽粗野的外表下,也有一个善良真诚的灵魂,他舍生忘死,抗暴除恶,重义轻财,是一个好汉。

鲁智深是一个好汉,他一生中最看重的是“侠义”二字,根本不看重凡人所追求的那些世俗东西。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10

《水浒传》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书中讲了宋代的农民起义,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水浒传》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刚刚英勇无比。杀了好多贪官和坏人,保护正 义,宁死不屈,连朝廷都制服不了他们。

如果我是在这一百单八将中的一员,绝对会被他们首先开除,要么就是怎么也不能加入。因为我一点胆量也没有,恐怕打起仗来我第一个开溜。看那花和尚鲁智深,在看见坏人要暗害林冲时,他一个棒子飞出去,打断了坏人的棒子,救出了林冲。要是我,我才不会去送死呢,赶紧逃跑再说。

在 《水浒传》中,我最佩服武松,他英勇无比,竟然敢晚上上山走路,还不怕。如果是我,我肯定会住在山下,天大亮后再上山。更让人敬畏的是,武松竟然在夜里空手打老虎,把老虎都打死了。如果我在那,肯定会逃,要么被老虎给吃了,他的英勇是我佩服的。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更让我学习了水浒英雄的勇敢。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11

《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给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刘胡兰的义举,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作为祖国的教育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的后代培养成为新一代人才,以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更富强昌盛的国家。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12

这学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的腐朽的一面,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最全,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分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打三骂,结果不是后悔就是吃亏。但是却有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点让我尤其感动。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但在水浒一百零八将中,“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更让我敬佩。他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在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水浒传》这本书写出了一百零八将的不同人生,不同品格,却有着同一的血性——为国杀敌,劫富济贫。的确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啊!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13

小时候看《水浒传》,对于此书的评价都只有"无聊"这两个字,往往看了第一章就开始不耐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于《水浒传》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对于书中好汉的英雄气概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行走江湖不外乎一个"义"字,梁山好汉也不例外。义,只有简单的三个笔画,却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鲁智深与林冲不打不相识,成为了朋友,危难时刻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一命;武松结识施恩帮助他杀死了张都监、张团练、蒋忠,血溅鸳鸯楼;白胜供出晁盖要劫取生辰纲,宋江飞报晃盖,使晁盖得救;鲁智深为一老汉的女儿出头,以三拳打死卖肉的郑屠。《水浒传》中有不少关于"义"的事情。

这一百零八位好汉,朝廷眼中的"强盗",他们劫富济贫,志存高远,他们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为百姓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他们用生命来书写"义",即使需要搭上生命。舍生取义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这更是一种强烈的正义感,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

即使在文章的最后,好汉们起义失败了,但这又怎么样呢。结果成功与否并不代表什么,他们为此所做的努力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就算失败,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忠义,嫉恶如仇,他们为了正义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早已让这些英雄无愧于心。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14

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它以宋江等人各个都被“逼上梁山”为主题,主要江苏了各个好汉的经历,其中使我最深印象的两个字忠和义。

鲁智深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他十分爱吃狗肉并且武艺高强,精武刚勇。他的武器是一把禅杖。又一次他和李忠和张进在一家店里吃饭,只听隔壁在啼哭,鲁智深便走过去问怎样回事?一老一少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鲁智深听了之后大怒。原先是有一个叫镇关西的人欺负这一老一少。鲁智深便说:“明日我与你同去见那镇关西如何?”老少立刻答应。

第二天早上鲁智深出门便找到了镇关西。镇关西一见到鲁智深立刻说好汉赎罪。鲁智深说给我来十斤精肉不能有肥的切成臊子。镇关西立刻叫人去做。做好之后放在鲁智深面前。鲁智深又说再给我来十斤肥肉切成臊子不能有瘦的,镇关西再次叫人弄好放在鲁智深面前。谁料。鲁智深又说给我来十斤骨头切成臊子不得望见一点肉。这下把镇关西气坏了。掏出一把小刀向鲁智深刺去,鲁智深立刻回首打了他三拳。竟然将他打死了,这就为那老少报了仇恨。

水浒传由于官场的险恶所以各自上梁山,此刻回忆起,仿佛那一百单八将还在面前若隐若现。

我爱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也爱各个好汉的豪爽性格,但我更爱的是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的精神忠和义。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15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豪们的豪情壮义,忠义两全。《水浒传》一书记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条好汉从被逼无奈聚义梁山泊,到被朝廷招安,再到为宋大破辽兵,最后遭奸人谋害的英豪故事。读完全书,在我脑海中印下了两个字:忠、义。

一个“忠”字就包孕了对自己的国家、亲人、朋友的尽心竭力,鞠躬尽瘁。宋江在重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只效忠于自己的国家,可谓是忠心耿耿;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面对高俅之子的调戏、污辱宁逝世不屈,最后上吊自杀,这也是忠的表现。

“义”字包孕了很多内容,108个好汉为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就是义;为国民、国家锄暴安良、出生入逝世也是义。在108个英豪中,我觉得最能做到“义”的是一个黑大汉,他虽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但是他路见不平就拔“斧”相助的精神,令那些丧尽天良的恶人们闻风丧胆。

他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惯,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首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豪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激动。

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所以我们也应该有义气,拥有强烈的正义感,为了正义,为了真理能奋不顾身。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16

《水浒传》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那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将的威武、北宋末年朝廷,特别是高俅、杨戬等四大奸臣的腐败无能,无不让我心头为之一震。

《水浒传》一书,作者以梁山伯故事为主线,叙述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梁山英雄聚众起义,到三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平田虎、擒王庆、捉方腊,最后遭四大奸臣迫害的英雄故事。这本书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特色各异、超凡出众的英雄形象,使这部小说不仅仅成为梁山起义的全程故事记录,更成为一部英雄传奇体小说的典范。金圣叹曾评价说:“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零八个人的性格写出来。”没错,水浒传中写到梁山泊一百零八将,而全书上上下下写了几百多个人物,有一百多个可以说是“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象,人有其声口。”(金圣叹语)例如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写到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鲁智深赶来为林冲打抱不平,这时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而鲁智深则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林冲与鲁智深的两句对话,准确地反映了两人的性格和处世态度,再由此联想到两人所处的不同环境:林冲有家有小,处处受人管制,对于命运的压迫只能委曲求全,逆来顺受;而鲁智深则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僧人,没有家小的负担与牵挂,可以尽情行义肝侠胆之事······

《水浒传》是施耐庵智慧的结晶,他借此书向我们痛斥了北宋末年政府的腐败,不失为一部好书。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17

在这个寒假了,我读了《水浒传》,里面主要将了北宋年间官府败,民不聊生,便引出了了众多英雄,他们齐聚梁山泊,劫富挤贫,屡犯官府,最后被朝廷招安。《水浒传》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其中也表达了当时昏君的罪恶,官府的腐。读了着本书,我仿佛看到了梁山好汉搏杀敌人的情景,水浒传还通过松江等人起义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的人民和统治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展现出贫苦百姓聚集梁山,和敌人搏杀的情景。《水浒传》不但揭示了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还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农民起义的极大的悲剧性。

《水浒传》这本书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比如:武松,宋江,李逵等人物。他们的故事都很精彩,比如武松景仰岗打虎,醉打蒋门神,宋江怒杀阎婆惜,李逵杀四虎。我最喜欢的就是武松打虎了,这里的武松机智,灵活还很勇猛。着写故事清节引人入胜,都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了。

读了着本书,我不但知道了古代的英雄事迹,也学到了机智勇猛,读了着本书,我也有许多感想,反对封建社会。

读了水浒传着本书,我学到了对待事情要勇猛,还有怎么为人处世。还知道了当时官逼等典型事例。水浒传还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梁山英雄轰轰烈烈的大起义。它对后来的农民起义有着极大的鼓舞性,水浒传也为中国现是注意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18

《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共同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齐心协力上梁山的故事。

我要介绍的是九纹龙史进,他是史家村中史太公之子,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23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徒弟。史进是一个慷慨大方的人,也是一个重义疏财的人。书中第二回讲了史进帮助金老父女的故事。

那天,史进为了寻找自己的师父王进,来到了渭州城,听说自己的师父在这儿,他经询问找到了认识王进的鲁提辖,当他们共同在一家酒店喝酒时,他们碰到了金老父女,听见了他们在哭,于是,他们问道为什么哭。金老父女回答道:“有一个叫郑关西的郑大官人强媒硬保,当初写的三千贯文书,他却一分钱也没给,没到三个月,他又将我们赶了出来,他还要我们还他卖身的三千贯钱。没办法,只好到这酒楼卖唱,这几天人少,所以我们没钱去还钱,所以我们有苦楚。”鲁达得知郑大官人的真名叫郑屠,就想去教训他。史进听了连忙拉住鲁达,还给了金老妇女一些钱并让他们整理一下明天离开这里。

第二天,当他们出发的时候,店小二就出来拦住他们,不让他们走,这时,鲁达就对着店小二一掌,这样就没人敢拦他们了。

这样慷慨大方的史进和正义勇为的鲁达帮助了金老父女。

这就是《水浒传》,一本富有趣味的书!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19

大家都读过水浒传。有没有人发现这是一本英侠小说,而三国演义则是一本历史演义。

而且,施耐庵对水浒的改编也非常多,本来以"梁山泊记事本末"为中心来写,但是施耐庵更注重英雄们的个人命运,其中几个重要人物都有个人传记,作者用“列传”的形式来将他们串联在一起。但是施耐庵也并没有完全忘记历史事件。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事件之前,就有了“三打祝家庄”这一历史事件。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事件之后,又写了招安等事件,而且再也没有出现相对独立的个人传记。

再看水浒的人物中,我认为宋江被推为老大是不对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他自己不会武功。你看当时哪个英雄不会一点武功。但是宋江呢?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2、他无勇也无谋。平日打仗时,大部分计谋都是军师吴用想的,自己也没出多少力。

3、他做了一件很不对的事,那就是招安。被招安后,与自己的弟兄分开,自己也很难过。被朝廷赐死后,还带了几个人一起去死。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有诸多不同,可从依据的史料中看出。

三国演义主要是从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所引的。而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宋江起义,在记载宋史的书中都有记载,但都很简略。可以说明,作者是将许多短篇有关水浒的小说汇在了一起,就成了水浒传。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20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一个字义。

但是,当今社会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的人,就是一个有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那就是鲁智深。为被人挡枪,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我们要讲义气,不能做不讲义气的人!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21

今天有空,就随手拿起了身边的《水浒传》翻看,虽然以前也看过这本书,但由于时间的流逝,我忘了其中的许多故事。现在回头看看,却又有了一些新的感触,领悟到了一些新的真谛。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这位作家把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汉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

作者还在每一位好汉的名字前加上称谓,如“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等,让人更好记,也更生动形象。正是这些称谓,使这些好汉的特点更具体,全面地表现出来。这正是这本名著的成功之处之一。

这本书中最使我喜欢的故事是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其中,对林冲地描写更是生动:“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塔尾龟被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这段话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冲的打扮与当时的动作。

林冲是梁山上著名的英雄,他出生与一个职业军官家庭,本人原本是一名教头,待遇十分优厚,家庭也非常圆满,可后来由于到风雪山神庙,侥幸躲过草料场那场大火,又听到仇人的私房话以后,才奋起反抗。他可以说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好的.人物之一。

“本书十分生动地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上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活动。”这是语文书上对本书的评价。但我觉得,这本书的好处不止于此。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22

假期里,我又翻开了《水浒传》。虽然每一次都没有从头至尾通读全书,但也大致了解了《水浒传》,全书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写各路英雄纷纷上梁山大聚义、打官军、受招安;后半部分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及结局。

翻开《水浒传》里面活灵活现的百多个人物就深深地吸引着我,一个人物就有一个故事。

从开头的洪太尉误放众妖魔开始,接着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在宋江等人的思想下梁山招安了,朝廷借刀杀人,利用梁山去平定朝廷的`外患。他们一心只为朝廷效命,不知朝廷对梁山泊英雄好汉的仇恨,最后就剩27人,这些人也没有逃过接踵而至的厄运,一场起义就这样被扼杀了。

想想开头的英雄到水泊梁山高兴的样子,到后来死的死,溜的溜,我就越来越不喜欢宋江这个人,如果不是宋江带领大家归顺朝廷,他们就不会死的那么惨。

我虽然厌恶宋江但是好汉的侠士豪情,让我敬佩,他们认同的是忠、是义。他们虽然暴躁、固执,但是,仗义疏财、公正忠义。总之,他们都是真英雄、真好汉。

《水浒传》值得学习的东西数不清,有胆有识,忠心耿耿,知错就改……最可贵的是重情义,平日里我们也要对朋友有情有义,因为这样友情才能长存。

愿《水浒传》里的精神世代相传!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23

今天我要感悟的故事是水浒传中的“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读了这一章节,让我感触深刻。

每个人都有两个口袋,一个大,一个小。大的口袋在人的后面,它装着我们的缺点,小的口袋在人的前面,它装着我们的优点。我们就这样走着人生的道路。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总会看见别人的缺点和自己优点,很少回头看着自己的缺点。

虽然你不去看,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关键是我们对待缺点的态度:是沉默着视而不见?还是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呢?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都将决定了自己不同的命运……缺点就是需要你回回头看见它,并战胜它。人,就像一个圆,缺点越大,损失越多,滚的就越慢。只有缺点少的.人,才会进步的快,从而有机会获取人生中的荣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中的李逵,骁勇善战,有情有义,孝顺忠心,但十分鲁莽,因为这个缺点害死了他最要好的三个兄弟——鲍旭、项充、李衮。这个痛无法弥补!

缺点也是我们人生中的“发动机”,让我们在克服缺点的同时取得进步,获得成功。势力的强大,官员的不讲理、狼狈为奸,纷纷呈现在《水浒传》当中,这都是那种黑暗世界的缺点。在这种缺点多于优点的社会里,就需要人民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如此,李逵等人就不会那么痛心抱恨。

水浒传第七回读书笔记篇24

《水浒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的发生、发展、以及失败的整个过程,展现了封建社会时的黑暗,并歌颂了起义军英勇的反抗精神和梁山好汉行侠仗义的人格魅力。

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梁山一百零八个绿林好汉当中,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有好几十位,像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等。当然,书中不仅写了个人的抗争,还写了许多集体行动。如由晁盖、吴用等人计划的智取生辰纲就是最早的一次集体行动。在此后,又经过了几次小规模的聚义。这些好汉就像分布在各地的小溪流回大海一样,从四面八方前来投靠梁山泊,梁山起义军的势力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尤其是在宋江上了山之后,立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帜,梁山好汉所向无敌。可就在梁山事业发展之鼎盛时,一层可怕的阴影笼罩了整个山寨,那就是归顺朝廷!

在众多的好汉当中,武松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景阳冈打虎”“怒杀潘金莲”“醉打蒋门神”等十来回集是写武松的故事,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如天神般的英雄。除此之外,还有爱抱打不平的鲁智深、性格粗犷的李逵、机智聪慧的吴用……正是拥有了这些顶天立地的绿林好汉,才构成了这只强大的、无人能敌的梁山泊起义军。

现在,看了我的介绍,想必大家也一定都喜欢上了这本书了吧,找个机会也找来看看吧!

32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