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读书心得

| 新华

通过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有助于促进交流和互相学习。下面是一些《孔乙己》读书心得免费阅读下载,希望对大家写《孔乙己》读书心得有用。

《孔乙己》读书心得篇1

《孔乙己》是收录在《呐喊》中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成功塑造了封建社会底层知识份子的形象。通过对孔乙己的描写,很鲜明的刻画出了这个被人嘲笑、讽刺的小人物形象。同时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底层劳苦人民愚昧麻木的病态形象。鲁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入木三分。

孔乙己懒惰、死要面子,并且自命不凡,他是典型的旧社会穷酸知识分子形象。鲁迅非常精彩的描写孔乙己那件代表身份的长衫:“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一开口便是“之乎者也”,迂腐形象非常鲜明。酒店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拿他当笑柄,他却不自知,依然自命不凡,极力维护自己读书人的形象。干活有失身份,所以只能去偷窃。看客们说他偷窃,他说窃书不算偷,但是说他连半个秀才都没有捞到时,他却沉默不辩了。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下的科举制度的受害者,除了一大串让人听不懂的之乎者也,也就会四种“回”的写法了。我们在同情他的同时,摧残他的封建社会也让人愤怒。他生活在一个麻木不仁,底层劳苦大众没有互相同情、帮助,反而互相嘲笑、讽刺的社会。身处这样一个冷漠的社会真是最大的悲哀。对于孔乙己的死也是一笔带过,好像这群人没有一个人关心他的生死,以至于掌柜粉板上写着“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可以说孔乙己最终的惨死也跟他们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他到死都没有放弃这个知识分子的身份。

文章虽短,但非常深刻的揭示封建科举对读书人精神、肉体的残害,而旧社会国人的麻木、冷漠比起孔乙己这样的人来说,更让人痛心、心寒。

《孔乙己》读书心得篇2

人不应该只为活着而活着。

活着不是为了麻木,不是为了不堪,更不是为了让别人随意嘲笑玩弄。其实吧,孔乙己活得很累,即做不了正儿八经的文人,也做不了埋头苦干的“短衣帮”,只因人性,人性的怯懦让他学不了别人,也做不好自己。这又是何苦呢?沦为别人的笑柄、谈料,还整天以读书人自居,背地里却干着偷鸡摸狗的事,而且屡教不改。活到这个份上,是他的悲哀,亦是社会现实的悲哀。而在当时,科考是唯一的出路,诱使了许多读书人去追求功名利禄,最后成功的却没几个,反而乱了自己,迷了远方。中了,便是荣华富贵,可若不中,又该当如何?很多人穷其一生,只为一时的功名,可是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曾经,再无法回去,空留一场嗟叹!

生活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了一个人。孔乙己明显属于后者,明知科考无望,仍执着于此,这是自欺欺人,是迂腐,是不堪。即使他还有一点良知,整天想清白做人,但这不是说做就做到的,不付诸行动,一切都是空话。就像他,话虽如此,却也为了一点口舌之欲便出卖了自己的道德品质。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其实他也很悲哀。一把年纪了,穷困潦倒,人性的冷漠,社会的黑暗腐朽,让他从最初对科考的满腔热血到渐渐沦丧,并堕落为时代的牺牲品,变得麻木不仁,这是他的不幸,却也是必然!命中注定如此,他就是如此。

可是人不应该只为活着而活着,活着就要努力活得精彩,哪怕做蚊子血,也要做最鲜亮的那一抹。活着的意义就在于此,不轻易向命运低头,逆光飞翔,做好自己。人生不是轻松的享乐,而是一场沉重的负担。世界那么大,站在一生的维度上,每个人的时间都捉襟见肘,我们不能耗,也耗不起。就像孔乙己,活着活着就老了,活着活着就挂了,人生本不该如此!

不浮不燥,细水长流,碧海如波,有梦可追,有未来可待,有陌上花开,有清风盛开,一路披荆斩棘,逆风飞翔,不管结果如何,试过才不会留有遗憾,尽力而为就好。

这,便是活着!

《孔乙己》读书心得篇3

学了孔乙己这篇课文后,我是大大惊叹于鲁迅先生的写作能力的。能用短短的几千字就描绘出孔乙己鲜活的形象的,大概力推鲁迅先生了。在这里我为鲁迅先生拍手叫好。这篇文章大大的批判了封建社会腐朽的制度对人们的毒害之深,那时受毒害的人真是值得同情。而我对于孔乙己又是有很多的话要谈。

孔乙己身材高大,这可能对于我也是很羡慕的,既然身材高大那么他怎么不去靠自己的力量工作挣钱,而甘愿当一名小偷,还说偷书不是偷,真是强词夺理,也不知道要好好反思,不过念在他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的份上,我们也不能多怪他。但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错不敢立马完蛋。孔乙己居然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还被打断腿,哈哈,活该!——这么喜欢偷东西还学书干嘛,学点偷得技术混混日子不久得了。哎真搞不懂,读书人的思想受毒害是那么深,都快成为傻瓜成为生活能力极度低能的败类!!!我也是很同情孔乙己的,只是伤口不撒点盐不会好得快,犯错误不教训教训不会改过来。再此也得批评批评孔乙己的不知羞耻,以好逸恶劳为耻他该记着,生活有用到的。

由孔乙己联想到我们现代人,我们有些人也是因循守旧,思想顽固。就和孔乙己一模一样,我们应该对此抱否定态度,多鄙视鄙视这些人,相信他们会尽快的变聪明些。不要再顽固不化,学习是为了使脑子便聪明,而不是使脑子成为学习的奴隶啊。

呵呵只有这些想法,就此停笔了。

《孔乙己》读书心得篇4

读完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心境不禁有些沉重。

孔乙己是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生活拮据又死要面子,迂腐却又不失善良本性,但最终还是被冷漠的社会和麻木不仁的人们所吞噬。

在酒馆里,长衫主顾鄙视的笑孔乙己穷酸;短衣帮麻木不仁地拿孔乙己的痛苦作为笑料;掌柜见孔乙己惨不成样的样貌,没有人性的拿他取笑作乐……孔乙己当然是不幸的,分明是偷了别人家的东西,在被人嘲笑时,却又死要面子,据理力争,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便是一个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人罢了,然而又读到后面,却又发现孔乙己是个善良、热心的人,还总使得旁人发笑、快活,但他自我却又一次又一次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严重的打击。

孔乙己是在笑声中出场,却也是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的秋天甚是悲凉。旁人鄙视、嘲笑孔乙己也就罢了,连“我”这样的一个小伙计也甚鄙视他,说话都不愿与他多讲几句话,足见这个社会对于孔乙己这样的不幸者是多么冷漠,人们是多么的麻木不仁。最终,“我”都没有亲眼所见或亲耳听到孔乙己的死讯,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孔乙己看来是必死无疑。

人们的自私麻木逐渐把自我本性中的善良和宽容泯灭了,人们同时也忘记了:一个人越是能宽容别人,就越是有爱心和同情心,越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敬重。

读完《孔乙己》,心中也感慨万千:人活在世上,必然会有坎坷,历经不幸,若是有本事,得多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忙他人;若没有本事,也不能对那些更加不幸的人投去冷笑与取笑。这个世界,这个社会,需要我们尊重、友爱、给予帮忙……

43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