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工作报告范文

| 梓豪

激发创新思维:课题研究鼓励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课题工作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课题工作报告范文

课题工作报告范文(篇1)

几年来我们项城市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在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领导下,在项城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朱伯英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下,通过全体老师的通力协作,在“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研究与实践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和不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我们所作的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请给予评审、鉴定。

一、实验与研究背景

1、时代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我们现在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语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写作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成败,关乎语文教育的成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创设易于让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情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时代责任,是培养时代新型人才的前提。在世界进入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开发,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是培养时代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2、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对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教育,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极为重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倡导和重视学生的兴趣学习。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锻炼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表达,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就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引导学生写创新作文就是摆在师生面前的重要课题。“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进行创新作文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表达的重要措施。

3、 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好形式。但是,由于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教学思维的定势化,作文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即便是教师讲作文,也只是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致使学生的写作兴趣低下,作文效果差,作文的语言表述能力低下。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写作流程漫长,不能将双边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师生活动脱节,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与教学投入、教学目标相背离;老师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是学生的无动于衷。面对困境,我们曾经作过许多尝试,但仍然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进展不大。新的课程改革就像春雷一般,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也给作文教学带来缕缕春风。自20__年立项以来,我校迅速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及实验计划,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二、开展“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情况

(一)根据课题与实验计划,认真开展工作。

1、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

我校课题组在市教研室和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探讨和研究,从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入手,论证了“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作文教学创新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表达的重要措施。从课程标准中找到了“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作文教学创新研究也是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举措。呆板、教条是不会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只有激发兴趣,创设写作情境,学生才能愿意去写,作文才会富有生机。

2、“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组的成立及其组织机构

课题理论指导:

课题实验组长:

课题研究人员:

“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组成立后,迅速制定了各项工作计划,同时,课题组对参加实验的教师进行了分工,以保证实验能够有序进行。由赵光印、王树东负责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有关信息,资料;由吴锦云、石留营、范铭华负责具体的实验班教学;由张广义、刘杰组织编写《“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师生同题作文选》,《“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教师论文选》,编辑校报《未来报》。由张广义校长负责召集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和实验汇报会。使“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分工具体,任务明确,按部就班,有序开展。

3、激发写作兴趣,尽快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是作文教学研究与实验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动起来,实验才能够顺利进行。为此,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倡导“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创新研究,通过黑板报、“语文天地”专栏、课堂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然,“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的前提是必须对现有的作文教学进行改革。改革不仅仅是变换样子,作文教学的改革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涉及的面也非常广。例如,作文模式的改革,开展课题研究之前的作文模式一般是这样的:出示文题—作文指导——学生写作——作文批改——作文讲评——补偿作文。一次作文要经历两周的时间,时间跨度长,老师是主角。现在,作文模式可就多了,有读写式作文教学模式;有发表式作文教学模式:有情境作文教学模式;有模仿式作文教学模式;有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有新概念作文教学模式;有自批自改式作文教学模式;还有几段式作文教学模式。林林总总的作文教学模式,确实给作文教学带来生机。教师可以给学生加以介绍,让学生能够尽快地了解。再比如,发表式作文教学模式,用发表作品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将作文课堂教学的主体还原给学生,老师只是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学生组建文学社团,创办刊物和手抄报,批改选取优秀作文,在自办刊物上发表,优秀的推荐发表。这种作文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有自己的作文选,自己的事自己做,这本身就是对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改革,在训练内容上也有很大的改革:有根据学生实际的序列化训练;有自定内容的专题训练;有配合教材的扩展性作文训练;也有跟随中考而制定的作文训练。在作文类型上有记叙文训练专题;议论文训练专题;说明文训练专题;有命题作文训练;半命题作文训练;话题作文训练;看图作文训练;自由作文训练;片断作文训练;有写作技巧的作文训练;有作文语言的训练;有作文结构形式的训练;有作文写作心理训练;有作文写作速度训练。内容的革新也是丰富的,成效也是引人注目的。特别是序列化专题化作文训练,训练目标明晰,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涌现出许多符合作文教学实际的新形式、新内容。“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就是找寻符合新时代作文教学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及路子。时代是在前进的,事物是在发展的,事物的特点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这就需要老师要有写作创新的思想意识,努力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在作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实践中,那些富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学形式和内容都符合新时期作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把握作文及作文教学的规律尤为关键。

4、创设写作情境,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够写出好作文来,要知道,写作其实就是思维,没有良好的思维训练,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因此,写作必须进行思维训练,会思维才会创新,即使是顺势思维,也能创造出新意来。“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是指打破传统作文模式,充分尊重创作个性,发挥学生自己的创造天地,具有创意表达的作文实践。思维创新是作文教学创新研究的重要途径,“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提出具有独创性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案、新问题,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训练分四步:形象思维的训练(想象思维,联想思维),抽象思维的训练(纵向思维,横向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的训练(对立统一思维,肯定与否定思维,比较思维,多角思维),创造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反思维)这就需要学生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深入社会。学生见得多了,感受深了,事物的形象自然就会浮现在头脑中,再通过想象和联想,学生的头脑就会充实起来。因此,在形象思维阶段,要多让学生到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写文章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没有输入也就没有输出。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到自然中去,去观察,去体会,去感悟,让学生去采集创作之营养,去酝酿思想感情。累积生活,丰富创作之源,量的累积达到一定的程度,写作就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创设情境就是基于这一点来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的。我们分年级进行创新作文训练。七年级的学生,从年龄上看,大多是十二、三岁,还带有些天真和稚气。学生好玩耍,对过去玩耍过的事情总是念念不忘,并且善于联想和想象,而对现时的紧张学习又时时静不下心来,强迫学生去写作,学生只能是无病呻吟。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联想,去想象,学生的创作就会接连不断的进行,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让学生敢于模仿、敢于联想和想象从而给学生以希望和力量,激励学生去探索新的科学领域。当今世界,正处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期,人类的未来将怎样生活?同学们在二十年后将从事什么工作?科学文化将会怎样发达?宇宙定居点该怎样设计?青少年对这些问题颇感兴趣,我们可以设计类似于《我在20__年国庆的时候》、《20__年畅想》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写作,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又激发了学生为实现新生活、新目标而奋发学习的热情。而七年级的学生又是刚刚离开父母来到学校这一陌生的环境中的,因此亲情友情的培养也是写作的重点。让学生在兴趣中闪现创新的火花,在亲情的感召下迸发创新的灵感。八年级是基础年级,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提高,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此在八年级主要研究如何使学生在语言方面有所创新。九年级是升学年级,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锻炼,因此九年级作文教学主要研究在思维方面如何创新。三个年级课题分工明确而又互为一体,课题组教师密切合作,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上好观摩研究课,其他教师听课后提出意见,使理论更完善,使写作实践更完美。同时,课题组注意积累资料,搞好总结,反复实践,努力提高。

抽象思维的训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对社会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从不同的事物中归纳概括出其共同点,同时还要根据某一特点想到具备这一特点的事物,对于不同的事物还要加以比较,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对于这些思考,如果用文学性的语言描绘出来,就会相当精彩,给人以深沉的思考,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抽象思维之所以打动人的地方。思维的变通能够创造出新的天地,辨证思维可以使人变得镇静、理智;如果运用到写作中,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不可否认,模式化、程式化的教学形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有利于普及新型的教学路子,但是,在同一模式同一路子的影响下,全局上下一个号,全部都吹一个调,模式的单一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思维的凝固、模式的束缚、方法的僵化,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将之转化为一种习惯。习惯思维,既定方式,简单化、概念化诸如此类积习已久的痼疾,会严重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束缚了学生写作创新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也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其实造成这种被动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老师自己思想太保守,理念过于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拘泥于事件之中而不能自拔,不能跳出三界之外,立身局内,身在此山,难识庐山面目,困惑就会永远伴随着我们。如果立身局外,不在山中,我们就会发现: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之间,只是眼界的问题,困惑与豁朗之间,往往只隔着一层模糊并且遮挡人的视线的虚拟膜,一旦眼界开阔,灼灼目光释化了这层虚拟膜,立刻就会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我想“反弹琵琶”就会引导我们到达另一种境界,跳出习惯思维、传统模式的窠臼,把逆向思维合理地运用到写作中,以此来收到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效果。

能不能在初中阶段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呢?实验尝试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具体形象的事物也能够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更何况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表明他们已经能够离开具体事物,根据抽象的命题进行推理和思考。因此逆向思维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写作教学中怎样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设计上触发学生在文章立意方面的逆向思维,强调反其意而用之。我们都知道,初中这一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强,这也表明初中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批判性,他们喜欢怀疑、争论,不轻信教师、家长甚至是书本的意见。对一切都抱着批判的态度。对于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应该辨证的看待,至少应该看到它的优势,不能只看到它的缺陷。通过创设一种情境,找准一个触发点,让学生从多方思考,积极踊跃的发言,同时适当进行点拔,充分发挥思维批判性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写作并不一定要按常规思路来定格。这就与他们的个性合拍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象找到了知音,话也多了,思维也开阔了,话匣一下就打开了。怕写、厌写的心理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这不仅能使一篇文章的写作获得成功,还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把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提到课堂上来,在使学生明白了这则故事的内容之后,不妨告诉学生,根据思维定势,人们总是一味地批判这个画蛇添足的人,说他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了,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对于这位画蛇添足者,你们觉得这样是否合理?思维的批判性决定了学生固然要对这批判提出反对意见。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你们为什么觉得不合理呢?请讲出理由。”好胜心理激发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答案多起来了。“画蛇添足者也许有独到之处,他能给蛇画足,这一行径绝非可笑,也许这人的见识要比别人多,他不仅要想画好这条蛇,而且要想画的与众不同,这说明这位舍人具有非凡的才能”;“但就从画技和画速而言,画蛇添足者已远远超越了其他的舍人,饮酒却是其次的事。从这点上看,画蛇添足者并没有把饮酒看得特别重,我觉得这个人是能够成就大事的人”;“从画蛇添足这一故事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古代蛇的物种可能要比今天的多得多,我们也不能否认就绝对不存在有足的蛇,这也为我们研究古代蛇的物种提供了有利的证据”……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从思维批判性出发强调在立意上反其意而用之的目的也达到了。于是一篇篇精彩纷呈、见解独到的《读〈画蛇添足〉有感》也就出现了。二是充分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逆向思维的积极性。特别是善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独创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去进行逆向思维。初中生的心理极其复杂多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摸准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把握准初中学生心理变化的脉搏,探寻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开拓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呢?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追求花样翻新,不信老一套,不甘于墨守陈规,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大胆创新。这是好事,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在写作上还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会出现“心中有,笔下无”的情况。这时,我们就应该善于发挥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优势,让学生大胆的想象,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情形尽情地去创造,并且旗帜鲜明地允许学生去虚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才会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相反,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去写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由于学生的阅历少,能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就更少,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生编硬造的现象。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仅在内容上要求学生大胆的去创新,而且在写作形式上,也要求学生以独特的超乎常人思维的方式去创新,追求形式的新颖独特。这样,学生敢想敢写,不惧怕写作,这就是极大的进步。这也是学生跳出“怕写”、“厌写”心理压力拘束的重要途径。只要学生敢想敢写,我们就不会担心学生在写作上写不好。这就为学生的成功写作迈出坚实的一步。三是树立辩证关系,在逆向思维中注重学生心理感受的抒发,让真善美之真气得以充分的发挥。有情才有义,有情才有真善美。初中生的思想感情已经比较丰富了,他们的感知能力和情感因素已经达到成人水平。初中学生基本上能够感知真善美,辨别假恶丑。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这方面的特长。一些在作文写作上非常困难的学生,一旦写起情书来,洋洋洒洒数千言,情真意切,荡人心肠。究其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情”字引领,感情的萌动触发了他们强烈的写作愿望。二是他们有兴趣,感兴趣。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煽情,善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创设易于让学生表达的写作情境,要引导学生抒发真情,注重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在写文章时,取旁人之不取,制胜于别人不起眼之处。于细微处闪烁感情的光芒。这种反向、发散思维法即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发现新的形象。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你眼中的人”,通常人的思维是写人眼中的人是怎样的,但是,能否考虑一下,动物眼中的人是怎样的?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写,定能够写出新的东西;又如写牵牛花,一般人多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逆向思维则讽刺它沿着绳索树枝上爬,是不能自立的软骨头;写荷花,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逆向思考,也可以赞颂滋养荷花的厚实“淤泥”。总之,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如果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准了指导学生写作的最佳突破口,有目的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拓出写作教学的新天地。

5、创设写作情境,激发语言创新的兴趣。

有创意的作文就是运用具有自己个性的语言进行有创意的表达。训练可分四步:积累创新、模仿创新、改造创新、美化创新。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形式,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装。”文章就靠精美的语言。纵观天下好文章,哪一篇不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为此我们平时注意学生写作情境的创设,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大胆的去运用词语,大胆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成语、俗语、名言、警句、谚语等,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格来美化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文章的内容。如让学生去写草丛里的鲜花,学生是这样写的:花儿掉在草丛里,急切地向外张望;花儿藏在草间,在和我们捉迷藏;花儿散在草丛里,在做健美体操;一阵风吹来,草丛里露出一张张笑脸;花儿闪进草间,不愿出来了——————

(二)、实验对象及试验方法

1、实验班与对比班进行对比实验,设实验班四个,对比班四个。

(1)对比研究法。教师分析研究实验班与对比班的作文情况,收集资料,形成经验。

(2)个案研究法。教师建立学生写作档案,进行个案研究,形成经验,进行交流。

(3)文献研究法。参研教师收集有关理论与经验等文献资料,分析与借鉴研究成果。

(4)信息反馈法。收集学生的信息,实验班的信息,实验教师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2、作文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创新

针对我校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侧重从两个方面去探讨。一是对写作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大规模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可能获得大面积的丰收。试想,一年只让学生写上二十来篇作文,一个学期只让学生写上十几篇作文,那怎么能够去更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化繁为简,直指重点,加大写作的次数,重点通过写作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不是重点通过写作指导和作文讲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是对作文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传统的作文教学没有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纵观语文教材,很难发现在作文教学上的连贯性、体系性。教材中关于写作的教学内容也是比较凌乱的,甚至是无序的。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必须依照课本来进行的。因此大胆的改革作文教学内容也是我们研究和实验的内容之一。通过大胆的尝试,让写作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作文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学,乐意去写,这样才有利于写作创新。

3、交流经验,推进科研。

在研究与实验活动中,全体成员努力学习并借鉴一些优秀的作文教学理论,展开讨论,并将适合我校的一些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对“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把《“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教学与实验”简报》作为指导业务提高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材料,仔细研读,认真体会,丰富了实验教师作文教学研究理论知识,扩大了思维的空间,提高了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

4、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占有写作时间。

没开展“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之前,作文课堂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记,上周作文课第一课时作文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写作,中间时间教师批改作文;下周作文课第一课时讲评,第二课时补偿,这样两周四课时的写作模式从形式上看似乎很合理,但从实践上看,效果甚微,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充分的占有时间,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再者,写作能力的提高只能靠学生的写作,这样四周一次作文,学生一学期到底能写多少作文?充其量也就是十几篇,这样的课上的再好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缩短写作流程,让学生一周至少能写一篇文章。为此我校实验教师经过反复研究实践,提出三种基本课型:

(1)读写一体化训练模式

(2)展示发表式作文模式

(3)自批自改式评价模式

作文批改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生通过批改,能够知道自己在写作上的优点,也能够知道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失误,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学生的作文批改要进行指导。从浅易简单出发,逐渐的深入,逐步的提高,逐渐达到完全自行批改作文。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学生的生活,不论是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还是学校生活,相对来说都比较单调,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往往写不出内容丰富的文章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为写作注入新的活力,就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1)、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没有阅读,学生就不会写出好文章来。从阅读文学名著到读千字文,从阅读测试到阅读竞赛,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我们采取不同的形式去督促学生阅读,这样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然后写出自己朗读这篇文章的心得体会,装订成册,这就为创新作文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成立拓荒文学社,创办《未来报》。报纸每月出版一期,从学生作文中选出独具创新色彩的文章,进行分类整理,对比鉴定,编排出版,这样极大鼓舞了学生作文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3)、举行各项语文活动,推动“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实验工作的进展。举行全校范围的阅读大赛、作文大赛、演讲大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组织师生进行“同题作文擂台赛”、定期举行“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与实验报告会,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迎奥运作文大赛,这些活动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为学生作文创新提供广阔的天地。

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上级领导的具体指导是我校“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作文教学创新研究和实验取得成绩的关键所在。张广义校长亲自挂帅,任课题组组长,副校长赵光印、业务主任王树东、语文组长吴锦云都直接参加课题研究,市中学语文教研员朱伯英直接负责、指导我校“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作文创新研究与实验工作,及时对课题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研究布署下一步工作,使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学校出台了许多相关文件,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特殊的支持和关注,为“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与实验提供了大力支持。校长多次指示,要加大教科研力度,让教科研与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多出成果。学校的重视极大的鼓舞了全体参加实验教师的斗志,作文创新研究与实验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市教研室对我校的“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创新作文研究与实验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和指导,对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指出工作中应该发扬的优点,也指出了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课题研究进程。

沐浴着教改的春风,我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谋求更大的发展。

课题工作报告范文(篇2)

20__年,根据教育部《关于<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批准立项的通知》(教高司[20__]40号)文件精神,由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高林教授牵头,山西吕梁高等学校、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相关同志共同组成课题组,承担了《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编号I04-2)课题研究工作。

在四年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建立了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主,各参研单位分头实践、共同研究的工作网络,确立了始终坚持四个“紧密结合”的工作思路,即:将课题研究与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课程基础理论研究与高职教育特点紧密结合,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将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紧密结合,在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成功开发出了“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其开发方法”,简称VOCSCUM课程及其开发方法。该成果目前已被教育部采用,成功运用于四类紧缺人才及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两年制高职专业课程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目前本课题已顺利结题,现将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总多分、定期研讨、引入外智、加强交流”的网络式研究工作机制,构成了兼顾区域性特点与一致性特点的课题研究团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灵活有效的组织与人力保障。

课题组成立后,课题负责人高林教授及时召集各参研单位课题负责人共聚北京,认真研究了教高司[20__]40号文件及本课题《项目任务书》要求,研究确定了课题实施方案、人员组织安排与分工、研究工作进程计划等重要事宜,初步达成课题实施方案和项目研究计划,并向教育部项目主管部门正式提交了《项目研究实施计划》。

针对课题组成单位分处不同省市、对应不同行业且各校高职课程改革起点不同等特点,课题组确立了“一总多分、定期研讨、引入外智、加强交流”的工作机制,成立总课题理论组和9个专业实践组。理论组由北京联合大学牵头,成员由联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各参研单位课题负责人组成,平时分头开展研究,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与讨论,研讨阶段性成果;专业实践组以联大为主体、各参研单位推荐一个专业参加试点,构成由9个专业实践组组成的课题实践网络。要求各参研学校专业实践组根据总课题组工作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子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确定参研人员、工作进程安排与工作分工,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高职课程理论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时,在北京联合大学设立课题秘书处及课题秘书,专门负责与各单位进行联系与沟通。

这种灵活切实的研究工作网络,在课题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这一工作网络,总课题组先后组织了五次课题研讨会议,及时沟通信息,确定下一步研究工作计划,交流阶段性成果,研讨共性与难点问题。各子课题组积极参加研讨,发表学术观点,山西子课题组在课题结题阶段还对研究工作报告提出了重要的补充意见。课题组还依托这一工作网络,在研究的重要阶段,组织专题学术研讨会,介绍和讨论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并将本课题组阶段性研究成果提交专家及同行讨论。20__年6月24日,本课题组与其他两个同名课题牵头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上海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发起,在北京联合大学召开了三课题组联合学术研讨会,交流了各自在高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会上各课题组提交论文多篇,进行学术交流数场,内容涉及职业分析理论、课程设置原则、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学习理论等方面,就共同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讨论。本课题组在研讨会上提出的不少学术观点得到与会同行的密切关注。通过这些学术交流与研讨,课题成员得以了解和熟悉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起到了“引入外智,激发思考”的重要作用。各专业实践组负责人参加了这些研讨,并分别在各自专业课程改革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进展。具体情况详见各自课题结题报告。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四个“紧密结合”,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创新机制与需求导向机制。

1、始终坚持“将课程基础理论与高职教育理论紧密结合”,用课程基础理论、原理与方法指导课题研究全过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研究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而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更多开始于学习国内外已有经验,在基础理论的支撑上比较薄弱,本课题重点在于课程模式和方法研究,其理论支撑问题就成为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是一般课程理论的分支学科,因此课题组从一般课程基础理论入手,组织相关成员认真学习了课程理论、课程研制方法论等相关著作,认真研究和探索课程研究的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始终注意用课程的基础理论、原理与方法来指导研究与实践的全过程。同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初步探索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框架,并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若干理论观点。

2、始终坚持与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考虑到本课题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课题组成立伊始,就确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并作为课题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课题研究的牵头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始终注意将课题研究与全校16个高职重点专业的课题体系改革紧密结合,于20__、20__年先后组织了两批校级高职重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__年,明确提出要“打破以学科理论教学为本位、为目标、为标准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以能力或以素质-能力为本位设计教学过程;从专业改革入手,以明确专业目标需求的核心(关键)能力或(核心素质和能力)为切入点,设计教学过程和课程体系”,确立高职重点专业教学改革项目11项,将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作为高职重点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20__年4月-6月,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16个高职重点专业课程负责人培训班,分别邀请杨金土、余祖光、吴岩等专家教授做专题报告,介绍国内外高职课程改革的前沿研究成果。与培训班同步,启动了高职课程体系改革试点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引导各专业负责人与骨干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组织交流与研讨,启发思考,鼓励改革,确立高职重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项目8项,要求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与教学环节建设,将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推向深入;VOCSCUM课程开发方法形成中与形成后,首先在其中6个高职重点专业进行了试用。

与此同时,各参研单位都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分别选择相关专业作为本课题的实践依托。如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在畜牧兽医专业、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在会计专业、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在法律专业分别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试点。这些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一方面为课题组研究我国高职课程设置现状提供了直接、真实、充分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也为VOCSCUM课程开发方法的形成与试用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基地。

3、始终坚持“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紧密结合”,积极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高职课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需求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致力于面向产业的职业人才。正如学科系统化课程无论研究与实践都必须有学科专家参与一样,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研究与实践离不开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课题组最初主要由来自学校的专家和教师组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吸收产业专家参与研究的重要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先后邀请了来自ATA(全美测评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信息产业部等行业、企业专家进入课题组参加研究。ATA公司是一家以开展国际著名IT厂商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和开发各种考试平台为主的国际知名考试公司,其证书反映着国际IT业最新技术水平,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专家是课题组的企业代表。信息产业部是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管理与规划部门,也是信息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部门,其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专家是课题组的行业代表。研究中我们共同开发了面向大学生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课题工作报告范文(篇3)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一、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整体间构与和谐教学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点: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因为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三、对培养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探索

1、整体建构,梯度上升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运用对比、类比等方法,自觉搜索留在大脑中的某些表象,揭示事物间丰富的多元化的联系,从而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或因果互及的丰富联想。如在探究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时,我借助了几何画板,让学生总结它的性质:

⑴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⑵打开《几何画板》,让学生动手任意画⊙O和⊙O的内接四边形ABCD。

⑶量出可试题的所有值(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内角,对角线,周长,面积),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⑷改变圆的半径大小,这些量有无变化?由(3)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⑸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这些量有无变化?由(3)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移动三个顶点呢?

⑹如何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呢?(让学生回答)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设计具有内在联系和一定梯度的数学问题,构成"问题系列"。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不断解决问题和原有认知水平构成矛盾的良性循环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呈现出积极建构态势,开发了学生创造潜能。

2、发散思维,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在研究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设计变式题、开放题进行训练,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纵横沟通,并留给学生课后继续思考的问题,吸引学生参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舞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创新思维,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不再仅仅作为信息简单传递,它应该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对象,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象征,成为引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载体。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迅速转变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成为:①学生学习的合作者;②学生学习的帮助者;③学生学习的激励者。

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努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我们的科研素质也得到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

四、本研究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1、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中,过于容易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选择恰当的问题并非易事。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承受能力,准确掌握学生的思路和意图以便于及时引导。

2、应该尽量避免教师主导性过强:新教学培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主要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一学习过程中来。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搭建一个框架,让学生自主地将已有的知识和需要了解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3、应继续完善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我们教学主要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为主,如何调动起小组内的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是个难题。

虽然这个学期我们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如何培养,如何使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与合作等,这些都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调整和改进研究的策略,争取以后能使得课题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课题工作报告范文(篇4)

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是不同的,是对立的,但它们又是统一的,是课题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它们:

1、字数要求不同

工作报告一般要求3000字左右;研究报告大致要求10000字左右。

2、角度不一样

工作报告主要是从课题组织管理角度写。研究人员在课题研究进行了一段时间或课题研究结束后,向评委报告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主要写清楚怎样进行研究的。

研究报告主要是从具体实施的角度写。研究人员旨在通过对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剖析和探讨,从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揭示某些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某些教育难题以便进一步推广。

3、主要内容不同

工作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课题成果的发表以及成果的代表作、引用情况、课题实施过程的变更情况等。

研究报告主要包括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提炼而成的结论,还有对遇到问题的反思和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4、地位不一样

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都是课题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如果说工作报告是扼要叙述怎样进行研究,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而研究报告除了阐述研究的前因后果,主要说明课题研究了什么,处于主要地位并且也是评审专家和上级科研部门鉴定研究成果的主要依据。

因此,工作报告主要强调怎样研究,也就是how to do;研究报告主要是强调研究了什么,即what to do。这是它们的主要区别。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的区别与联系让我们明白它们各自地位和侧重点的不同,自然各自的写法也应有相应的区别。

一、工作报告的写法

工作报告要对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客观的、全面的、发展式的记录。它要综述课题的来源、目标以及为了达到目标经历了哪些阶段(从开题到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再到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和结束的时间与工作进展)、主要成果以及待继续研究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它的内容应涵盖:1、写清课题的名称、立项编号、研究经历的时间、从那几个方面对课题展开了研究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这部分主要说清楚课题的研究的线索。2、组建课题小组,说明谁负责和实施研究。3、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强调思想是灵魂的作用。4、课题研究的步骤和采用的方法,这部分简明扼要就行。5、提炼研究的结果并指出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有哪些。6、研究的创新和意义。7、课题变更情况的说明。

简而言之,工作报告就是说清楚谁在什么时间从哪些方面,采用何种方法获得了研究成果以及说清楚成果的表现形式。

二、研究报告的写法

研究报告是在收集和整理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提炼,形成结论,升华为研究成果的过程。它要求精炼,明了,切忌使用抒情式的华丽辞藻。它主要回答3个问题:(1)、为什么要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2)、怎样展开该项研究?(3)、课题研究取得了什么研究成果?

虽然研究报告的撰写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它基本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这两部分主要回答为什么要做该课题,即回答上面的第(1)个问题。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是怎么做的,即回答上述的第(2)个问题。

9、课题的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该研究的未来展望

这两部分是回答上面的第(3)个问题,即课题研究做得怎样以及对该课题研究的反思和讨论。

总之,研究报告主要是阐述清楚谁在何种背景下,为了什么目标,从哪些方面完成研究任务,从而获得了什么研究成果。明白了研究报告的构成要素,下面让我们继续探讨以上各要素的大致写法: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该部分须简要说明做该课题的原因,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其中主要是教育教学实践的需求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或是其他缘由。它往往充当引言的作用,除了要写清楚研究的背景,还要综述国内外有关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研究现状,找到该研究领域的盲点,才可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2、研究的意义

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该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是进一步补充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具体包括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标准、教育理论、哲学等等。在写作过程中,切忌把某一专家、领导人的讲话、教育理论原原本本摘抄上去,应该根据研究的需要,结合研究的主题,进行一定的糅合与加工。

4、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必须具体、详细,但又必须宏观指导意义。因此目标不能太宽泛,比如,“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的群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等目标不明确,自然会影响以后的研究进度。另外要注意的是研究目标与研究成果的关联,否则目标与成果的成为“两张皮”会让评审专家判为“文不对题”。

5、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质是研究任务,也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研究目标必须完成什么任务,因此,研究的内容应该与研究目标保持一致。

6、课题研究的方法

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通常采用的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从而升华为研究成果。除此还有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该部分简要就行。

7、课题研究步骤

一般课题研究主要分成研究前准备、研究中、研究的总结三个部分。当然还可以把三个部分细化,比如把研究前准备阶段分成:开课题研究的有关会议、调查分析、教师培训等部分。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这一部分要花相当时间与精力来阐述。研究人员要通过回顾、分析、整理出采取哪些措施、方法来展开研究。

9、课题研究成果

该部分历来被看作是整篇研究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该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一般该部分要占整篇研究报告的大半部分。它表明通过研究,研究者在理论层面有什么新的认识,发现了什么新的规律;在实践的层面上,它有哪些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的研究成果。

因此,该部分要科学地、合理地、深入地对课题研究的材料与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或研究结论。还有这一部分的撰写不仅要讲实践成果,还要讲理论成果。比如通过研究学生成绩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升这些只是实践成果。我们还要从实践成果中提炼出像教学模式、学习策略等理论成果,这样才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10、课题研究问题与展望

这一部分简要就行,主要点出由于研究的某些原因导致某个问题的未能解决,在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并与同行交流讨论。

11、其他

这部分主要是说明与课题研究有关的附件、问卷、参考文献等

写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是我们做课题、完成课题的必需,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中进一步去完善它。

课题工作报告范文(篇5)

分析现行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我认为《通用技术学科与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有效整合应用的研究》这个课题很有研究的必要性。所以我积极参与该课题的研究活动。一年来,在胡九斤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了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是有效的,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是无效的,逐步探索出学习材料有效使用的理论和方法。现将一年来参与该课题研究活动如下:

一、理论学习

认真听取胡老师组织我们学习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对通用技术学习材料的有效使用和开发有了初步的认识,我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

二、课堂实践

带着初步认识的理论知识,我以课堂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为切口,以生动的教学案例为支撑展开自己的研究活动。我经常关注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选择、使用和开发,并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教材上的学习材料、教师补充的学习材料、课堂生成的学习材料、学生动手操作需要的学习材料,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学习材料的使用过程,使用效果,找出学习材料在有效运用与开发过程中的不足与优势,并在下次上课过程中改进,不断优化学习材料,这使我在有效运用和开发学习材料的能力有了提高。

三、观课议课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观摩课,公开课,研讨课活动。在观课过程中,我用心注意执教老师是怎样选择学习材料,使用学习材料,开发学习材料以及如何处理课堂上生成的学习材料,对于好的做法和不好的做法我会记录下来,便于借鉴和研究。在议课过程中,通过大家的议,明确了我对每节课中学习材料的运用与开发的深刻认识。

四、形成文字

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在分析课堂教学实例中,我将自己的点滴感悟进行梳理,形成文字,写成案例或论文,如《技术的性质》教学案例,论文《多媒体技术与通用技术通用技术学科整合应用的探究》。这些文字虽不深刻、精辟,却能为我今后的研究铺路导航。

五、研究方向

下一步我打算研究以学生生成的错误思维信息为学习材料的运用与开发。

32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