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范文 > 2020年财政地税国资局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财政地税国资局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 cwl2

2020年财政地税国资局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县财政地税国资部门抓住收入形势较好的契机持续优化收入结构,将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和提升财政运行绩效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力地支持了县域供给侧改革和示范点建设。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88.4亿元,增长2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72亿元,增长22.5%。全年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55.89亿元,同比增长9.98%,其中,税收收入24亿元,同口径增长13.3%。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51亿元,同比增长25.25%。

(一)收入重心更加突出,夯实财政稳固可持续基石

一是收入质量并举。积极落实收入征管举措,开展重点税源和当月收入预测分析,税收预测准确率超99%,实现预算执行好于预期,主要财税指标增幅列全市前列。联合国税推动政府层面税源共治工作,搭建协作平台,建立制度体系,7家镇级税源共治办公室挂牌成立。抓住“营改增”后过渡期的政策窗口期,进一步强化收入结构管理,做大做强增值税税源基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7.41亿元,同比增长21.3%,实现税收占比91.68%。

二是调整征管重心。由企业为主向以自然人为主转变,由以发票为主向以资产、资本、资源和个人收入转变,采集自然人信息8万余条,完成2万余户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纳税人信用评价并为纳入个人征信体系做准备。完成“金三”系统涉税基础数据清理5万余条。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率、正确率均达到100%,个人所得税入库5.34亿元。税收风险管理转向自然人、非经营性财产。推进全省实名办税试点,有效促进纳税诚信体系建设。有序做好环保税征收准备工作。

三是培植优质财源。努力提高财政筹融资能力,以项目拉动经济增长,拨付政府投资项目资金7.86亿元,其中上级补助1.5亿元。持续发挥亩均税收改革撬动经济转型杠杆作用(今年,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在对示范点建设经验进行集中报道时,将其喻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重要探索经验),综合评价实现全覆盖,累计完成评价8600余户次,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近2亿元,企业亩均税收实现大幅提高。结合新一轮县与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工作,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和专项发展激励政策,鼓励工业主平台发展、特色小镇创建等,调动发展经济、培植优质财源积极性。开展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提质增效年”活动,完成313户企业重点走访,落实减免3.4亿元。

四是聚焦政策争取。抢抓示范点建设的巨大政策优势和体制机遇,认真研究并积极争资源,既提升财政支配总量,又增强服务发展潜力,累计向上争取转移支付资金14.83亿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0亿元支持土地收储和政府收费公路建设;成功争取省国、地税就支持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出台实施意见,确定16项具体举措,赋予我县部分先行先试、创新示范权力,县国地税专门研究形成具体工作方案,并细化量化重点任务36项。

(二)职能发挥更加有力,保持助推供给侧改革定力

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部署“小升规”企业社保费集中减征、首上规企业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减半征收和失业保险费率下调等降费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6项减税政策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制定全县落实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方案,提升政策享受面。取消、暂停、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9项,减免涉企收费1.77亿元。简化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办理流程,由备案类减免统一改成备案管理,绝大部分税收优惠事项直接征前减免,累计减免税(费)6.40亿。

二是拓展引导撬动职能。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投资作用,修订完善基金管理办法,强化基金预算管理,简化管理架构和工作流程,已创设基金2个,实际投资项目2个,新签约计划总规模52亿元的子基金4个,投向民用航空等发展前沿行业。引导金融资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小企业转贷基金金额超过51亿元,“银税互动”活动为161家小微企业提供优惠贷款1.3亿元。

三是提振实体经济活力。加快预算执行和上级专项资金下达进度,督促主管部门及时支出,防止国库资金沉淀,累计拨付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28亿元。创新财政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和管理方式,推行财政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成功争取省振兴实体经济财政激励资金连续3年每年1亿元,并配套制定资金使用方案。预算安排科技经费2.44亿元激发创新驱动活力,支持促进县域人才创业创新高地建设,落实创业贷款担保资金。修订科技创新、全域旅游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业发展等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政策,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对稳增长、促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财政支出更有温度,增加示范点民生幸福指数

加快民生发展类支出进度,累计支出44.92亿元,同比增长20.5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75.49%。通过调整资金使用用途等措施累计盘活13.73亿元,推进民生实事工程。

一是推动环境生态建设。以推进“四美XX”建设、全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目标,成立全县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保障工作指导组,出台专门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5亿元支持各镇环境综合整治。“四美XX”开工项目65个,总投资25亿元,已拨付4.1亿元。安排资金2.8亿元剿灭劣Ⅴ类水。争取省及省以上“美丽乡村”建设财政资金等1.59亿元,5个村获批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二是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教育事业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全年预算安排10.9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21.79%。注重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并拟定全县民办学校财政补助实施办法,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给予生均教育事业费和项目补助,调动社会办学。落实公共财政文化投入机制,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全年预算安排公共安全支出4.48亿元,同比增长6.59%。结合我县基层医疗卫生实际和部分人大代表建议,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改革方案,追加资金1000万元用于增强运营能力。

三是推进社保体系均等化。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重大疾病保险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享受同等大病保险报销待遇。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筹资5211万元,299人获得首批补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全县399家单位10301人纳入申报缴纳,5381人通过省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经办综合平台发放养老保险待遇。持续保持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平稳运行,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1140元。

四是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奖补工作实现镇(街道)项目全覆盖,扶持方向向经济薄弱村倾斜,申请奖补资金占比超60%。打造大云缪家丰乐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点。积极推进全省财政支持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综合改革试点,成立首家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三权”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三权”金融产品风险保障。针对涉农项目资金多而散等实际,研究探索涉农资金整合,对部分农综项目、小型田间工程等进行系统整合,并加快农业扶持政策修订,精简重构12类30项政策,实现从政策源头到建设项目整合。

(四)防控措施更加到位,坚守发生区域性风险底线

一是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对2020年以来不规范的融资行为进行清理整改,开展地方政府性债务投资项目资产清查登记,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和债务风险预警机制。规范融资平台、PPP、政府购买服务等融资行为,避免产生隐性负债。全部完成债券置换工作,止2020年我县地方政府债务率下降至81.5%,低于警戒线(100%),提前完成5年化债计划任务。顺利偿还“12XX债”本息2.408亿元。

二是防控社保资金风险。实施社保资金置换政府性债务,完成第一笔2500万元债务置换。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实行社保费结算征缴事前、事中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提高财政对基金支持。对以前年度被征地农民转保应划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金统一清算划转,确保转保资金按时落实,划转资金14.62亿元,预计我县2020年末基金支付能力将上升到12.18个月。

三是推动投融资改革。全力支持全国县城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和全国工程领域PPP重点城市建设,拟定PPP子基金方案,10个2020年推介项目在洽谈并准备方案编制,4个项目通过方案评审,今年再推介项目14个,2个项目列入省级推荐项目。部署镇级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升级及市场化运作,辅导镇(街道)新成立符合市场模式的县国资控股融资平台7家,完成14家融资平台公司章程修改,取消平台融资审批并由平台公司自主掌控融资计划和规模,遵循融资行为符合市场化规则。调整县级闲置资产处置管理办法,部分国有资产向镇(街道)划转。目前,部分试点镇已完成资产清理,整体有序推进。

(五)绩效运行更加重视,增强监管体系整体性能

一是提升监督绩效。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财政监督检查模式,成立检查选项委员会,制定检查选项办法,今年审定项目9个。实现集中核算向集中支付全面转轨。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安排4个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以及15个项目每月实地巡查,并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财政委托概预算审核。绩效自评达到项目全覆盖,部署3个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并首次开展对一级政府整体支出评价。拓宽和延伸国企检查宽度和深度,对15家企业资产管理实施专项检查。实行政府采购招标496次,采购金额8.89亿元,节约资金 9666万元,节约率9.81% 。

二是推进财政信息化。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实施全省支出标准体系建设试点和三年滚动预算编制,健全项目支出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体系,实现系统自动编制生成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加大项目精简整合力度,预算工作获全省交流。开发部门预算编制软件,建立单位人员信息基础库和滚动项目库。着手开发绩效目标管理软件,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改变绩效目标申报质量不高和绩效评价指标缺失等问题。全市首批试点运行“政采云”。

三是强化乡财管理。全县运行镇(街道)财政业务综合一体化平台,开发乡镇财政收支分析系统,并率先实现省级规范化财政所(局)全覆盖。出台镇(街道)财政管理工作量化绩效考核办法,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优化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获得全省推广。完成新一轮镇(街道)财政体制调整,实行“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超收分成、欠收赔补”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两级财政分配关系。

四是转型国资管理。加快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对涉及企业日常经营部分自定审批备案权限下放至企业,确保企业经营自主权。推动国企逐步退出充分竞争性领域,落实新浙北食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55%国有股权公开处置。出台县级国有集团型企业福利性支出以及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县属集团型企业工资总额等管理办法,更加体现规范管理和绩效激励。加强县级部门在镇(街道)闲置国有资产管理,落实国有房产公开招租审批和备案。规范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管理,推进僵尸企业注销清算,开展沉淀资金、资产整合重组。针对我县国有公司经营状况和功能定位,部署县级国有集团整合重组,并推行县国有投资有限公司实体化运作。

(六)大局意识更加牢固,努力跑出财税管理加速度

一是推动“最多跑一次”。 全县地税系统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最新清单17主项、83子项,其中58个子项实现“零上门”,71个子项实现即时办结,2020年度全县涉税业务实现“最多跑一次”达141.8万件,“零上门”办件量占比约92.1%。专门成立工作小组,落实事项清单梳理和整改,建立责任追究和考核机制。针对全省地税系统“最多跑一次”第三轮改革清单,从局中层干部、一般干部到基层税务人员三个层面分级学习培训,落实业务骨干、青年干部分组分块梳理清单项目;通过“金三”系统预生产环境模拟操作每项办税事项,并进行针对性岗位练兵;开展局班子成员体验式督查并形成督查分析报告,以及分局间交叉体验。同时,投入30余万元升级改造窗口设备,增购5台自助办税终端,办事窗口全部调整为综合业务窗口,打造“一窗式”综合办税模式。建立国地税24小时联合自助办税厅,推行“地税专邮”、支付宝缴税(费)、诚信容缺等举措。积极创新举措,如实施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区域评估,建立基础数据库覆盖全县住宅80%以上,实现当场核价、当场纳税;利用房产公司数据信息,将“一手房”纳税信息导入全县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窗口对采集数据直接审核、确定税率、开具税票、征收入库,一户作业由30分钟提速到10分钟。通过政务云平台联通实现与住建、国土的房产交易信息实时共享,已获取二手房交换信息数据4000余条;灵活就业社保费缴纳改变原“单一社保+独立税务”窗口功能,联合人社部门打造成参保登记、地税缴费登记等40多个模块内容融合的一窗集成服务模式,窗口日均办理100余件次,单件平均办理时间10分钟左右;目前,9月起全县成功网签1485户,网签率达到93.3%。另外,我县代理记账机构审批等业务全部纳入浙江政务服务网,实现代理记账机构线上管理,审批实现“一次都不跑”;推进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应用,实现与浙江政务服务网实时联通,并新增平台运用项目4个,探索财政补助性资金使用市民卡在平台中发放,实现财政补贴资金领取“零次跑”;推进全省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试点,教育收费、罚没款和部分行政性收费已全省率先实现网上电子征缴,完成支付业务290756笔,执收金额10469万元。

二是注重绩效管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修订的党章党规,开展“找差距、挖根源、开方子、提质量”专题大讨论和“五查五看”活动。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全面提升干部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加培训970人次。完善绩效管理机制,强化绩效动态和过程管理,对责任、承办科室进行动态预警、提醒,累计修订并完成指标设置60项。县局队伍管理相关做法在全省财政系统人事工作会议上得到点名肯定。

三是突出执法执纪。评估近年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制度办法,并进行修订完善。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痕迹化电子化管理,建立中层干部廉政档案。推动国地税联合纪检监察工作,制定交叉效能监察方案,共同研究风险应对措施。加强日常税收执法督察,开展各类监督检查和正风肃纪专项行动41次,落实局领导、纪检组“最多跑一次”改革常态化督察体验。积极支持县纪委派驻第九纪检组履行监督职责。稳妥推进地税稽查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部署“学法用法三年轮训行动”轮训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测试,推行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

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全县财政地税国资部门将继续深挖示范点建设的政策潜力和机遇优势,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战略目标,更加有力推动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示范点“四区一园”建设,并遵循“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改革目标,继续提升绩效水平,增强防范财政金融风险能力。

(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指向,支持示范点建设继续推进

继续关注中央与地方财税体制改革,以及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动向,持续优化县域“蛋糕”结构。认真分析经济形势和政策性减税的影响,加强对税收质量、结构、增幅等核心研究,抓住“营改增”后过渡期最后一年的政策窗口期,优化财源结构做大基数。深入研究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跟进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的优惠财税政策,贯彻落实中央、省市85条减负政策和国务院6项减税政策,通过自身做“减法”换取市场“乘法”有效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增强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动力,培植涵养优质税源壮大财力,不断提高税收贡献率。继续实施以亩均税收为核心的企业分类评价和绩效管理机制,倒逼“低小散”企业腾退,更加突出科技含量高、要素占有少、税收贡献度大行业(产业)重点扶持,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充分挖掘示范点政策红利,将省级支持资源最大化,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和专项建设基金争取力度。

(二)以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为主要抓手,转变财税支持经济发展方式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财税支持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上,推动财政支持企业方式由“分散洒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和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重点变直接投资为间接投资、分散投资为集中投资、资金投入为基金投资,更加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完善政府资金引导机制,从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入手,以直接补贴向融资杠杆转变,撬动放大金融资本。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深入推进财政资金基金化改革,加大政府产业基金运作,推进更多子基金加快落地和运行,提升对推动创新驱动、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等引导作用。深化社会资本引入和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改革,加大PPP项目实施力度,着力在提高项目落地率等方面实现突破,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

(三)以百姓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追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有序安排财力支出,形成既保障基本供给、又提升供给效率的可持续体制机制。通过财税手段尽可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发展平衡,健全覆盖所有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现有民生政策系统梳理和全面评估,增强政策配套衔接度,科学兜住民生底线,注重长远规划避免超出财力可能。建立财政对公立医院公共性、公益性和基础性支出长效保障机制,做好全面铺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准备工作。推动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鼓励支持民办医疗机构发展。继续促进教科文事业均衡发展。探索医疗卫生、老年人养老、社会公益项目、促进就业等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模式。积极为全县涉农中心工作提供资金保障,重点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以理财治税改革方向为基本遵循,提高财税运行趋势稳定性

立足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信息管税、税源共治等有效措施增强治税主动性,探索税源管理新模式,结合政府数据云平台建设加强财税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实名办税试点工作,以纳税人诚信假设为前提加大实名制信息采集,探索“实名制+分类分级”管理方式,有效构建纳税人管理体系并为以后征管改革奠定基础。牢固树立理财用财的忧患和危机意识,贯彻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等系列文件精神,落实好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举债方式管理、预算管理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管理等要求,坚决禁止各种变相、违规举债和担保行为,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合理编制债务消化计划,采取市场化方式按规定消化。深化国企改革,强化县级国有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推动县国投公司实体化运作以及企业债券发行,做大做强资产规模。推进国有集团整合重组,实现资源配置和结构布局优化。继续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转型,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归并等方式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改制,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探索建立政府新型投融资模式。完善社保资金多渠道筹措和存量资金增值保值机制,继续夯实社会保险费征缴基数和征缴率,加强收支平衡管理。

(五)以提升财政运行绩效为根本目标,推动管理水平持续性提升

按照十九大报告“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求,加快建立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用绩效评价全覆盖,弥补资金效益短板。建立健全政府预算体系,不断完善跨年平衡预算安排和资金调度机制,增强财政综合预算统筹能力,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管理,设置预警规则。继续推进全县国有资产整合重组工作。完善全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推进项目全过程监管。提升镇(街道)财政管理绩效,深化全县乡镇财政综合业务平台运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实现经营资产向经营资本转变,努力解决重大项目资金短缺问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支农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政策整合实现资金整合,争取涉农资金整合有所突破,探索涉农资金未按期执行收回机制。

(六)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切入口,实现队伍管理工作再进阶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大学习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智慧行政、贴心服务”党建品牌建设,建强机关党建示范阵地。大力构建教育培训大格局,继续深化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突出结果运用和奖惩挂钩工作。完善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机制,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年龄梯次配备。继续推进“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及时梳理难点、重点和热点事项,做深做细服务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信息共享,拓展网上、掌上办理功能,实现“集成办税”和涉税办理“无纸化”。持续推进党风廉政主体责任痕迹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大干部廉政教育专题培训和警示教育力度。建立健全全县地税系统内控机制,针对政策制定风险、税收执法风险、行政管理风险三类风险完善制度机制,实现财税系统内控体系建设与廉政风险防控有机结合。

1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