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范文 > 抗疫方舱工作总结

抗疫方舱工作总结

| 福萍

抗疫方舱工作总结2022范文

抗疫方舱工作总结怎么写?不经意间,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收获吧,好好地做个梳理并写一份工作总结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疫方舱工作总结,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抗疫方舱工作总结

抗疫方舱工作总结(精选篇1)

不知不觉间,离开家工作已经近一个月多的时间了,进入方舱工作也已经18天了,在工作中,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获得了很多经验,非常感谢领导给了我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让我更自信,勇敢,阳光,坚强。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回顾过去的一个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在支援伊通和进入方舱工作之前,我只是在医院的培训下学习练习防护工作服的穿脱流程和防护知识,经过这阶段的工作,我已熟练掌握防护服穿脱流程和防护知识,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熟悉方舱医院的手册,并能与患者及时沟通,做好支援方舱的护理工作。

在进舱之前我们已经支援伊通工作18天,可能因为天气较为寒冷的原因,导致我内分泌失调,连续6天流血,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只能穿的很厚,每天吃避孕药,在结束支援伊通返回四平的那天,我和同事都非常开心、激动,因为我们完成了任务,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支援伊通返回四平的当晚12点,我刚刚入睡,工作群里通知明天我们在四平市内进行核酸采集工作,我知道身体虽然累,但是我们即将再次加入战斗!

进行了几天的核酸采集工作后,领导发通知让我们准备进入方舱工作,我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因为那里是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线,我能进入方舱工作我非常骄傲,但是我也担心从来没有在方舱支援经验的我,是否能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但是我没有退缩,我知道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就是战士,我们听党指挥,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要奉献出一切!

在刚进入方舱的前5天,我一直是夜班,晚上7点上班,凌晨1点下班。在医院的工作我是门诊护士,没有值过夜班,所以前几天的工作,对我来说非常难熬,由于是第一次上夜班,可能是身体没适应,我的心每天下午心率加快,心慌,频繁的洗手和消毒,我的左手出现了脱皮和血点的情况,但是我知道,在现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不能有一丝委屈和抱怨,我必须坚持,坚持到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那天。4月15日凌晨结束当天夜班的工作后,领队让我们前夜护士和后夜护士换班,为了大家都能休息休息,但是4月15日下午我突然感觉心脏愈发难受,感觉心慌、心脏跳动障碍,我向领队报告了我的情况,领队马上帮我联系了中心医院的医生,通过电话交流,医生说我是睡眠不足导致的,领导得知情况后,让我休息了一天,还给我拿了药,经过一天的休息,我又重新返回了工作岗位。今天是我进舱工作的第18天,伴随着每天出院患者人数的增加,我知道我们的工作有了效果,我们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最后,我想说,从3月13日离开家支援伊通到进入方舱工作到现在,我无比骄傲和自豪,因为我是在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工作,每次看到出院的患者脸上的笑容,我特别开心,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在这阶段的工作中我要感谢院领导以及同事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医院为我们的后勤保障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为我们派发生活用品、水果、中药包。我十分感动,我知道在我的身后有我的单位在支持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不断巩固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完成安排的各项护理工作,勤奋好学,不畏艰难,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阴霾终将过去,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期待春花烂漫,我们的国家恢复往日繁荣昌盛。

抗疫方舱工作总结(精选篇2)

护士,我有点咳嗽不舒服,怎么办?

护士,我肚子饿了,有没有吃的东西?

护士,我今天核酸结果出来了吗?

护士,我要什么时候才能出去?

这只是我每天在方舱工作的一个小场景。从4月7日至今,我进入上海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已整整一个月。从坚定奔赴到勠力同心,从矢志抗疫到曙光初现,大家付出的每一分努力、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凝结成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喜悦。

出发援“沪”

4月3日,接到援“沪”的紧急通知后,主动请战的我转头看了看正在熟睡的小宝,眼神中透露一丝犹豫。父母看出了我的担忧和不舍,立刻给出了一颗定心丸:“梅梅,你放心,家里有我们在,小宝我们会照顾好,你就安心地去上海支援,但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4月4日凌晨,我们抵达上海徐汇区。

4月5日,我们开始练习穿脱防护服,熟悉各种工作流程,学习最新版新冠疫情诊治方案,确保进入方舱医院后能顺利开展工作。

初入方舱

经过两天紧张的培训和准备,4月7日凌晨,我和小伙伴们进入上海国际博览中心N4方舱医院开始方舱工作。

一进方舱,我们就接到预检分诊的电话通知,到方舱入口迎接86名新入院的患者办理入院手续。由于刚接管N4舱的工作,操作系统、工作流程不够熟练的我们有些紧张、吃力,但仍然坚持在舱内工作了近八个小时,滴水未进,直到把所有的诊疗工作都做完后顺利交接给下一个班次。

在方舱里,我穿着防护服又闷又热,一会儿防护服就被汗水浸湿了,一会儿又被自己的体温烘干了,过了一会儿又被汗水浸湿了,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我开玩笑地和方舱同事说:“这可是高级的方舱桑拿啊!”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导致我出舱的时候,眼前一黑,差点摔倒在地。

方舱纪事

(一)

我所在的N4舱是国际博览中心治愈率最高和出入量最多的一个舱,从4月6日开始收治了4000多名患者。

我在方舱内的工作岗位是主班,面对的都是一些琐碎而繁杂的事情,每次我都是第一个进舱,最后一个出舱。只要患者有需求,我都尽量满足,从不叫苦叫累。

每天都重复着接患者入舱,逐一进行健康预检、安置床位、登记入区、核对患者信息、询问疾病史过敏史家族史、健康宣教、病情观察、贴核酸检测条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跟进治疗方案,积极与患者沟通,到最后出院通知工勤人员进行终末消杀……从最初的紧张不安到现在的得心应手,方舱见证了我的成长和坚守。

(二)

为了让新入院患者尽快适应方舱环境,安心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我耐心地对她们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她们的情绪,增强战胜新冠病毒的信心。

对每一位新入院患者,我都会仔细告知他们方舱内的注意事项、手卫生的步骤、佩戴口罩的方法、采集核酸的注意事项和开窗通风的重要性,并将患者对用餐的特殊要求记录下来进行交接。

(三)

让我感触最深刻的是4月12日,方舱200多名患者康复出院,看到她们满心欢喜地离开,我的眼眶湿润了,反反复复地说着一句话,“你们回家后一定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

4月23日,我在方舱里为一个和我女儿一般大的小朋友采核酸后,她甜甜地对我说:“谢谢阿姨”,我心里倍感温暖,觉得自己又充满了力量。

并舱再战

5月5日下午,我们接到江西省援沪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通知,将上海国际博览中心N4方舱医院的200多名患者转移至N1方舱,休舱不休战。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默默地许下一个愿望:愿所有的方舱医院早日完成使命、关门大吉!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彼此携手,咬定目标,持续攻坚,疫霾终将散去,胜利就在前方。

抗疫方舱工作总结(精选篇3)

2022年3月,吉林省的新冠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着“生病”的城市,肆虐的病毒,我们每个人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4月3日,我接到院党委命令,即将前往四平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一声召唤,注定了平凡的我,有了一段不平凡的战疫经历。

从接到集结命令到进驻方舱,只有三天时间。在这三天中,我和战友们反复地练习穿脱防护服、熟悉各种消杀和防护的流程、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学习新版的诊疗方案,以确保尽快适应方舱医院的救治工作。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来自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在物资采购困难的条件下,为我们准备了常用药品和生活必需品。

4月7日深夜,一通紧急集结的电话,令我们带着简单的行李从各自家中前往驻地。在去往驻地的路上,我心中最放不下的是家中年过八旬的老父亲和即将远行的女儿。大脑定格在出门前女儿含泪的告别和久久不放的拥抱。但时间紧迫,我只能放下所有不舍,因为我背负的是院领导的信任和妇婴医院的荣誉。

4月8日凌晨,我们再次从驻地奔赴方舱医院。在第一时间,我们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迎来了第一批来自长春市宽城区的276位新冠确诊病人。都说我们是白衣天使,但我们没有天使的力量,面对肆虐而来、近在咫尺的病毒,我也会胆怯、恐慌和无措。当看到患者提着简单的背包,抱着孩子,扶着老人,拖着疲惫的身躯,有序的进入病区,面对着一双双无助的眼睛,容不得我迟疑,只能选择义无反顾立即投入到工作中。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我们每位医生要接诊近五十名患者,详细询问病史,采集基本信息,建立联络方式。几个小时下来,汗水湿透了防护服里面的工作服。结束舱内工作,进入清洁区后,我们需要尽快把每位患者的信息输入电脑,建立病历,让每位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救治。繁重的工作,让我在工作第一天就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接下来的几天,面对物资、药品的短缺,患者量的剧增,最高时达到1200人,同时我们还要承受患者的急切、焦虑、不理解、不信任等各种情绪,一切让我感到工作压力巨大。这里的每个医生都经历过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12小时;手机24小时保持通畅,随时与患者、值班医生、疗区护士沟通病情,指导治疗;下夜班回到驻地还要继续工作到深夜。这里已经没有了时间概念。“及时识别病人病情变化并跟进治疗措施,积极沟通、帮助他们保持良好心态”这是我们的职责。例如一位老人在入院后短短2天内出现剧烈头痛伴右眼红肿,随后眼周围出现皮疹、水泡、破溃,患者情绪急躁焦虑。我在安抚患者情绪的同时立即联系主任、专家会诊,确诊为带状疱疹,在方舱医院没有此类储备药物的情况下,快速帮助联系外购药品,并送去自己的牛奶,水果,帮助他增加营养。我们在为患者安排治疗方案的同时,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当春天悄悄来临的时候,在我们的精心救治下,陆续迎来了患者的康复出院,当一批批患者满怀感激的向我们挥手告别,高高兴兴地登上接他们回家的大巴车时,一切的付出和坚守都是值得的。

于非常之时,担非常之责,成非常之功。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共同捍卫着人们的健康,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务人员的使命和担当。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来方舱,为荣誉而战,白衣执甲,不虚此生。希望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早日安全回家。愿春回燕归,山川无恙。

抗疫方舱工作总结(精选篇4)

“杜老师,你为啥要报名参加援助__呢?”

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原因其实很简单。新冠疫情非常严峻,我作为一名专业呼吸科医生,是我应尽的职责,同时也是全国人民的大事,如果这个时候我不去,每个人都不去,那么国家将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后果,所以我必须去,就算是没有医院组织,我自己也要去,不为别的,只因国家需要我。

昨天方舱医院初步建成,我作为四川病区第一个医疗组进入,心里不妨还是有些许忐忑,同事们看到我略有焦灼,都安慰说:“杜老师,你是我们中第一个进舱的人哦,加油。”

接到命令,我值守凌晨2点到8点的夜班,于是,洗了把冷水脸,给自己打了打气,0:30就已经等候在去医院的公交车上。到达医院后严格按照之前反复训练的培训内容,耗时半小时认真穿好隔离衣,避免有暴露的地方,防护到位。

作为医疗组长,我带领其他医院的11位同志进入方舱医院,投入紧张工作。我严格把关每一个病人,认真诊治,答疑解惑,安慰恐惧。我现在唯一记得的工作内容,一个个不同样的笑容,一根根有差别的大拇指也深刻的印在了我的心中,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诊治了多少个病人,到我最后一个出舱,脱下隔离衣才发现,汗水已然湿透了全身,头发也全部打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二院人,不辱使命、积极投身武汉抗疫攻坚中便是我的责任,“仁爱济民 勤慎服务”八字院训时刻铭记在我的心中!

今天天空放晴,坐在回程的车上,看到大街上虽然没有多少行人,但温暖的阳光洒在脸庞让人心情舒畅。中国加油。

抗疫方舱工作总结(精选篇5)

我想放弃了斯里兰卡的蜜月来到__,是值得的。这是我来到__的第四天,正式投入了战斗。一天下来,感触很多,但更多的能用两个字来总结——那就是"感恩"。

感恩我在一个优秀的党支部和团队,让我不再害怕。我们团队总共15人,来自不同的科室,平时在医院很少见面,甚至都不认识。但当我们接到任务组成这个团队后,我们便成为了"战友",感恩团队老师生活上不断帮助,讲解穿脱隔离衣要点,指导我们练习,上一班次的人员回来给我们交流上班的情况,告诉我们流程及一些注意事项……因为有了前期的准备,让我第一天上班,也不紧张和害怕。中途意外防护服破了,也能淡定自如的按流程进行处理。

感恩我的背后有一群人在支持着我,让我们安心奋战。我们有一个贴心的后勤保障服务队,政府,医院,酒店在尽力做好后勤工作,为我们细化各种生活和防护需求。上班下班都有"公交专车"在门口接送,进入方舱准备间,有人帮忙指导穿防护服,隔离衣……出门脱衣服,有人指导如何一步步邂弹,感恩有你们,让我们能平安上班,安全下班。还有,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给我发加油,叮嘱我做好防护,给予我精神支撑。

感恩我们可以正常呼吸。今天是进舱的第一天,早上6点50出门,穿上纸尿裤,带好口罩,坐上"公交专车"把我们送到汉阳方舱医院,一系列准备后瞬间感觉自己真的是来打"怪兽"的。大约8点过,我们进入舱内,分好小组,和上一班的战友做好病人交班,随后便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记录患者的生活和治疗需求,和患者沟通,疏导情绪。刚开始只觉得这身装备有所限制我们的行动,到后来就越来越呼吸困难,感觉有东西在向头中间压,头昏,眼花逐步伴随我们而来,还不时的有水掉在嘴上……下午4点终于可以脱下这身装备,人人都是"拆弹专家"。脱下衣服这刻,感恩,我们可以正常呼吸了,真好。

感恩,你们来了。在舱内和病人交流,他们也时常关心我们的状态,询问我们的上班时间,怎么上厕所,怎么吃饭……知道我们从四川来,也很感动,说"感恩,你们来了"。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你们却在感恩我们。

抗疫方舱工作总结(精选篇6)

“我们一定会勇于担当,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弘扬北大医院厚道精神,坚决完成国家任务!”这是5月5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疗队在即将奔赴小汤山医院执行任务前的铮铮誓言。

据悉,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迅速组建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队,随时待命出发。5月5日一早,第一批由4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集结出征,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公共卫生医疗管理处处长黄欣,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高坚,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北大医院党委书记姜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等来到现场为出征的队员们壮行加油。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家、首都北京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的中坚力量,自2021年以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派出近2000人次的核酸采样人员,完成100多次各类指令性任务,共完成核酸采样40余万人次。该院不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先后多次提速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建设,目前已基本达到国家要求的单日3万管的检测能力;后勤保障人员坚持“主动对接、提前预判、按需保障、及时供给”的原则,科学调配疫情防控物资,为抗疫前线保驾护航。

出征仪式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王鹏远介绍了医疗队人员构成情况。医疗队由8名医生、32名护士、3名行政管理人员组成。这支医疗队的所有成员,都是医院医疗卫生战线上的业务骨干。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辞辛苦、不畏艰险。

出征仪式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张静宣读了《关于成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的通知》,任命徐京杭同志担任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王晓月同志担任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

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徐京杭在发言中表示,党支部将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身先士卒、团结一致,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医疗队对于圆满完成本次支援任务充满了信心,将努力发扬厚道精神,从建设、管理到清零,以最高效率和最优质量书写首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新篇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姜辉表示,本次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大家主动请缨、踊跃参战,传递着北大医院厚德尚道的精神。大家此行带着光荣的使命,承载着神圣的职责,一定要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完成任务,展现出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品格和扎实的作风。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回顾了两年前武汉抗疫的点点点滴滴,并表达了对大家的关心和关怀,并向医疗队员们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希望队员们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以过硬作风和专业优势为生命接力、为健康护航;二是希望队员们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做好自身防护、保重自己身体;三是希望队员们在前线安心、放心地投入战斗,大家的身后是北京大学、北大医学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坚定支持。希望大家在抗疫前线以精湛的医术和大爱无疆的精神弘扬新时代北大医学人的厚道精神,奋力践行北大医学人的担当,祝愿大家早传捷报,平安凯旋。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高坚在讲话中对于医疗队寄予重托。在2003年“非典”肆虐首都之时,北大医院即全程参与了小汤山医院的筹建及医疗救治工作。2022年再次出征小汤山,希望大家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探索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医疗救治经验,始终坚持首善标准,努力践行红墙意识,筑就首都疫情防控的坚实屏障,再次书写小汤山救治新成绩。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谈到,2020年初,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先后三批派出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在武汉承担了最困难、最危重的工作,以科学高效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救治实现了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的工作目标。此次北京启用小汤山方舱医院后,首战即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疗队,希望医疗队坚定信心,打胜仗、零感染,为疫情防控贡献北大智慧和北大力量。

抗疫方舱工作总结(精选篇7)

截止4月16日,由271人组成的长春中医药大学支援通源方舱医疗队,已经连续鏖战了672 小时,累计收治患者3823人,治愈出院2808人。分析核酸结果18895人次,配送中药26734人次,共计83168付中药。一组组详实的数据,讲述着动人的中医战疫故事,更诠释了中医药人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

迎难而上啃下“硬骨头”

自吉林省疫情发生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迅速行动,3月9日,校长冷向阳亲自部署,靠前指挥,组建由徐修刚院长带队的162名具有一线抗疫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赴疫情最为严重的长春市九台区。九台区中医院在布局上不具备传染病医院的硬件条件,医疗队第一项艰巨的任务是按照新冠疫情救治定点医院三区两通道标准改造九台区中医院。队员们从医技人员变身力工,搬、扛、运等全部亲自上阵,通过3天2夜的连续奋战,克服了重重困难,不言苦,不喊累,用最短的时间啃下“硬骨头”,完成了九台区中医院的改造任务。

改造长春市最大方舱医院

3月13日,根据前线指挥部的要求,医疗队接到了转战长春市支援通源方舱医院的通知。疫情就是命令,接到通知后,医疗队留下10名队员继续在九台区中医院开展中医药救治,其余医疗队队员赶往通源方舱医院。与九台区中医院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长春市通源方舱医院作为一家仍未竣工的新楼,但根据工作部署,留给医疗队的时间仅有36小时。医疗队医疗管理部、综合保障部、后勤服务部、药学组等分工协作,全体医护人员全员上阵,克服没有水电、网络、医疗设备、感控标识等重重困难,在规定的时间,把通源医院改造成基本符合标准能收治3100余名患者的方舱医院,同时医疗队从153人扩增至271人。

党的领导是决战决胜的核心密码

党的百年历史用铁的实事证明:团结奋斗才能书写美好未来。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3月14日凌晨,医疗队开舱接收首批患者,医疗队所负责的1522张床位很快收满。在条件艰苦,医护比例不平衡的情况下,医疗队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党员队员们冲在前,发挥着旗帜作用。3月28日19时,通源方舱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召开了第一次支部会议,临时党支部书记郭家娟主持会议。会议传达了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指示精神,省、市有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会议要求,医疗队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传递党的温暖,组织患者中的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志愿服务,共克时艰,夯实战斗堡垒,在战“疫”第一线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必胜信心。

会议认为可以充分调动方舱内患者中的党员同志们发挥先锋带头作用,通过组织患者中的党员主动亮明身份,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协助疗区志愿服务队和医护配送三餐,反映患者的需求,让方舱医院的秩序更加有序,以党员的实际行动团结患者群体坚定必胜的信心,更要体现党组织的组织管理功能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权威发声中医进行答疑解惑

4月5日上午10时,吉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本轮疫情第25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驻通源方舱医院副院长郭家娟出席发布会,就方舱医院防控措施、患者个人防护注意事项以及中医药救治、平均转阴周期等问题答记者问。

硬核“装备”助力抗疫

本次疫情发生后,医疗队多方协调,再一次将“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开到一线,每小时调剂300付中药颗粒,保证患者及时服用中药。3月24日,“抗疫神车”——移动车载CT医疗车运抵长春中医药大学医疗队,这是我省首台移动车载CT医疗车,随时随地进行CT检查、一次充满电可用7小时、一次CT检查不到2分钟,保证病人及时诊断,提高了救治效果。

一件件“硬核”装备驰援战疫一线,助力早日取得战疫胜利。

彰显中医人文关怀

在爱心墙上,贴满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暖心话语。患者们表达了对吉林的祝福、对未来的期许、对家人的想念,但更多的是对“大白”的感谢。爱心墙的装扮和维护工作由楼层护士长承担。有些患者比较开朗,乐于表达内心的感受,有些则比较内向,很少主动抒发心情。而爱心墙就可以成为一座沟通的桥梁,和谐了医患关系,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0余封感谢信表达了患者的对医疗队的深情厚谊,多位患者出院之际甚至在出院后与医疗队队员进行通话表示感谢,彰显了医疗队的救治水平和在人文关怀上的大爱。

中药全覆盖缩短住院时间

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

医疗队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寒湿疫(奥密克戎感染)防治方案(第六版)》,以“消除症状、截断病情、快速转阴”为原则,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病机变化及症状表现,制定不同治则及处方。实现了中药全覆盖。

医疗队针对轻型、普通型患者采用分层用药,精准施治,尽快消除症状;在疾病恢复期和患者出院后,继续给予中药口服巩固疗效,减少复阳率。

截至4月16日,长春中医药大学支援长春市通源方舱医院负责病区共收治3823名新冠疫情确诊患者,患者平均转阴6.79天,平均住院8.63天,已治愈出院了2808人。

抗疫方舱工作总结(精选篇8)

日前,按照全区统一部署,昌邑区应急管理局抽调了精干力量,成立了“支援方舱医院服务突击队”,紧急赶赴“新冠防控吉林市第五方舱医院”。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昌邑应急人”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安全,应急局突击队秒变“安全检查队”,为方舱医院提供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技术保障。

吉林市第五方舱医院主要收治新冠阳性患者,自“开舱”以来每天都有新增病患入院,医疗救治、服务保障、环境消杀、协助转院的任务异常繁重。昌邑区应急局的支援方舱服务突击队,出于职业敏感刚一抵达战位就迅速查看周边安全风险、安全隐患。由于方舱医院人员密集、封闭管理,用电负荷高、消防安全压力大,同时方舱内又存有酒精、消杀药剂等大量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一旦日常安全管理和危化品使用环节出现疏漏,就会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无疑会对整个疫情防控工作雪上加霜、添乱添堵。

昌邑区应急局支援方舱战斗突击队,针对研判出的方舱安全现状马上分成两拨力量,一组人员重点负责方舱内日常管理,如三餐发放、用品补给、信息统计和协助危重患者转院.......另一组以“应急执法大队”和“应急救援中心”人员为主要力量,在履职日常服务工作的同时,兼职化身为“安全检查队”,对方舱医院各楼层的灭火器、消防栓、防火门和安全疏散通道等重要安全点位,每天都进行逐一“拉网式”安全检查、巡查,确保方舱内所有安全硬件设备设施都完好可用,并指导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正确使用和存储酒精、消毒液,加强周边环境安全监管、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而且应急局突击队员们还变身为“安全训导员”、“安全教育员”,对入院患者抽烟行为进行及时劝阻,对在院病患和工作人员开展用电安全、消防安全教育,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大家安全意识.......昌邑区应急局工作人员这些有效举措,得到了方舱内医护、病患和院方管理人员高度认可。“你们这些抓安全、干应急的真不一般,现在有你们在方舱,我们心里就踏实多了、安稳多了,真太谢谢你们了!”,一位方舱医院工作管理人员很诚恳的如是说。

下一步,昌邑区应急局将深入总结在方舱管理中积累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为区委、区政府后续相关防疫工作提供好想法、好建议、好点子。

抗疫方舱工作总结(精选篇9)

香港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在中央统筹部署和指挥下,国家卫生健康委迅速组建内地“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拟近期赴香港开展工作,协助特区政府抗击疫情。其中,“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由湖北省武汉市选派__名有“方舱医院”实战经验的专家,包括医院院长,院感、护理、建筑和设计专家。“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队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武昌方舱医院院长万军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任务责任重大,团队高度重视此次任务,已经开了多次协调会。团队也希望把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回头的“三个零”目标带到香港。“我们将把武汉方舱救治患者中积累出的经验带到香港去,也要把中央政府、全国人民对香港人民的深情厚谊带过去。”万军说。

__人医疗队驰援香港 正进行技术再强化

本次受命支援香港抗疫的“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主体人员,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管武昌方舱医院的核心成员,包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武昌方舱医院院长万军,武昌方舱医院副院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马永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办公室主任成于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刘春英。支援队另两位专家,分别来自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信建筑设计总院第七设计院。目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支援香港方舱支援队已随时待命出发,将为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改建为“方舱医院”提供设计、运营和管理经验的技术支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团队在__月____日,在国家卫健委主持下和香港医药健康局召开了视频会议,就武昌方舱医院的运行、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交流。__月____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团队收到消息,将被派往香港,支援香港建设方舱医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高度重视此次任务。由于武昌方舱医院于__月____日休舱,距现在已过去__个多月,为了重新进行思想动员,“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把武昌方舱医院的组织管理经验和相关技术进行了再强化。“包括方舱医院的建设流程,如何进出,如何对人员进行管理等,我们都进行了集中学习,毕竟,武昌方舱医院都已经休舱__个多月了,有些东西要重新熟悉一下。并且,宁可把困难想得多一些,细节想得周全一些,才能有备无患。”万军说。针对香港可能将方舱医院设立于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团队还拿到了场馆平面图进行研究。建筑设计方面专家将依据场馆情况进行排气通风管道改造以及三区两通道改造等。目前,团队除学习了香港的医疗规范制度,也把武汉抗疫经验进行重新梳理,尤其是对抗击新冠疫情的技术要领进行了强化,并备齐了必要的防护物资。

这几天,万军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自从接到任务后,他就一直没有休息好。他于__月____日前往深圳参加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协调会,会议内容涉及香港方舱医院的规模、人员组成,以及筹建计划等。__月__日,他已搭乘火车返回武汉,并将与团队集结,等待出发命令。“我们现在还在等候国家卫健委最后的通知,具体由他们来协调,有了消息后,我们就会出发。”

万军同时表示,“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的主体人员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管武昌方舱医院的核心成员,也体现了国家对武汉的方舱医院模式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肯定,团队也感到备受振奋。

将把武汉方舱经验带到香港去争取实现“三个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管的武昌方舱医院,是武汉市首批建设、第一个收治轻症新冠疫情患者、最后一家休舱的方舱医院。____天时间里累计收治________人,实现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回头。万军表示,这一次,他也希望能把“三个零”的目标带到香港。

万军表示,“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这次赴香港开展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将和香港医疗卫生界同仁一起,把方舱医院建设好,使它能够成为香港受感染患者的生命绿洲。一方面,要把“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在武汉方舱救治患者中积累出的经验带到香港去。方舱在救治新冠疫情患者的战役中是中国首创,体现了中国智慧,包括在实现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以及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新冠疫情患者中都证明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尤其是武汉的方舱医院在后期运行中不断总结经验,患者满意度越来越高。武汉的方舱医院已经形成一整套流程化、规范化的实践经验,可以向香港医卫界同仁进行分享。这一次,团队奖在遵守香港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香港方舱医院建设进行专业支持和指导。包括场馆的设计、流程的规划、人员培训、患者诊疗方案等等,涵盖传染病或新冠疫情防治的整个流程的总体把控。

另一方面,要把中央政府、全国人民对香港人民的深情厚谊带过去,同时,要在具体的医疗救治工作中体现出来。“我们将按照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的要求,尽快控制香港疫情,让香港市民的生活尽快恢复正常。”

万军表示,自己过去常说的一句话是,疫情就是命令,疫情不等人,不能等到什么条件都成熟了再去做事情。方舱医院的建设也是一样,必须要在基本条件齐备的情况下尽早启动,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先把方舱医院运转起来,后期再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做调整。这几天,我们也密切留意着香港的疫情信息。”万军表示。

这一次,“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和当初在武汉建设方舱医院时有何不同?在万军看来,武汉方舱医院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后,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并且,经过总结经验和改进前期不足后,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工作手册,如今在香港建设方舱医院,则可以在充分总结武汉方舱医院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避免走弯路,从而形成较好的效果。同时,这一次和新冠疫情暴发时期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内地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并且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已经积累出了很多经验。

27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