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作先进心得

| 新华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写一篇心得将其记录下来。怎样才能写好学习工作先进心得?这里给大家提供学习工作先进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学习工作先进心得篇1

为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崔根良同志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苏州市公路管理处积极响应市委,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号召,组织全体党员于7月年如一日,以爱党爱国为信念,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先后研发掌握了光纤光棒核心技术,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自主发展之路。他以守法取信市场,以关爱回报社会,赢得了尊重和声誉。他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非公经济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中国十大慈善家、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崔根良同志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并在全国广泛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

报告会上,区委书记梁一波、亨通光电公司副总工程师肖华、亨通高压电缆公司总经理李自为、吴江电视台记者张萍分别以《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创造中国光棒的日日夜夜》、《在亨通每个人都能出彩》、《有一种身份叫共产党员》为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了崔根良同志的先进事迹,真实还原了崔根良与他的亨通集团,为大家生动展示了崔根良艰苦创业,书写几度辉煌;热心公益,展现大爱之心;矢志不渝,扛起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的“时代楷模”形象。崔根良也以《永不停歇创业创新的脚步》为题,讲述了自己40多年来创新创业的心路历程和体会感悟,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树立了新时期企业家的标杆。

聆听报告的每位党员同志都深受教育、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结合正在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以“时代楷模”崔根良同志为榜样,弘扬他“敢为人先、敢创大业、敢攀高锋、敢争一流”的精神,努力当好党员先锋、干部表率,推动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学习工作先进心得篇2

听了乌鲁木齐局职工孙奇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心里颇有所感。报告团成员用生动的事实和真挚的情感,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讲述了孙奇的事迹。

孙奇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为什么她的报告会能够引起强烈的反响呢?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她做到了很多人可以做到但没有做到的事情,更在于她身上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所接触到的先进和典型,几乎都点缀了较多的模范色彩,如何风格高尚,如何无私奉献,听着也很感人,但却总是让人觉得跟平常人有距离。

其实,我们做为一个大众化的服务行业,要做好本职工作,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需要如何高的政治觉悟,如何突出精湛的科技水平,只要在工作中心存一些善念就可以了。

每天我们都要接触不同的旅客,他(她)们因了不同的原因需要出行,并选择了乘坐火车。于我们而言,每天做的都是相同的工作内容,迎来送往,但对于他(她)们,却有可能是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出门坐了一次火车,他(她)们对铁路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了解。他(她)们在出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每当此际,我们是以看惯了的漠然待之还是以同情友善待之,于他(她)们的感受肯定是不同的,谁不希望顺顺当当地出门呢,谁不愿意在困难之际得到别人真诚的相助呢。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于我们而言,在工作中,少一些路人之念,多一些关切和悲悯,多一些同情和真诚,既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依托,也是完善个人修养的必要组成。

学习工作先进心得篇3

通过学习于海河同志的先进事迹,被感动之余,也被深深震撼。他一心为民,服务农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所有从事“三农”工作人的骄傲。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声名显赫的伟业,没有一鸣惊人的事迹,他只是怀着一颗对党、对人民的感恩之心,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凭着满腔赤诚和热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埋头实干。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后,我深刻认识到,于海河同志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里,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对组织,他忠诚负责,勇于担当;对同志,他团结友爱,像春天般温暖;对群众,他视若双亲,以赤诚之心倾情倾力解民难。于海河以其纯洁的党性、为民的真心、发展的能力和廉洁的本色,生动诠释了“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不仅富了百姓、强了一方,也为党旗添了色、增了光。

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幕已经拉开,开展向于海河同志学习,要与当前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以于海河同志为榜样,以典型为镜,看与他的公仆精神的距离有多远,看与他的工作作风的差距有多大。于海河同志的一生虽然短暂,而他平凡朴实,以民为先;他敬业尽责,服务群众;他严格自律,清正廉洁;他淡泊名利,勤俭朴素,于海河同志是一名党员,入党26年来,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有着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

于海河同志爱岗敬业,他始终把农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目标,具有心系群众、真情为民的公仆情怀。在他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3年,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了为农民群众谋发展上,引导农民走致富路,实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宁让身体透支,不误农民利益。他一生扎根基层,服务“三农”,于海河同志为民服务意识强,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经常深入村屯了解情况,能扑下身子和普通百姓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想方设法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抓工作实效,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体现出党员领导干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本色。于海河同志艰苦朴素、廉洁自律,在工作上高标准、在生活上低要求,生活简朴、为政清廉,始终经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是真正意义的在实践中反对不好的楷模。

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一名农业战线上的干部,我要以此次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决反对不好的,进一步提高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转变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要像他那样亲民、爱民、为民,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与信任。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时刻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求真务实,激发工作热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工作,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秉公办事、严于律己,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办事,全心全意为民,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三农”工作之中,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习工作先进心得篇4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就是后者。我们追忆邹碧华,就是要把他的精神传承下来、发扬下去,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的“邹碧华”。这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邹碧华是勇于担当的改革奋楫者。 指出,“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邹碧华就是弄潮儿的楷模。他身前除了担任上海高院副院长,还有另一个头衔——上海司改办主任。从参与研制最高法“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司法公开平台建设改革试点”等方案,到参与主持起草《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邹碧华以“背着‘黑锅’前行”的担当精神,啃下了司法改革中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生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时代,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邹碧华一样,追求改革理想,献身改革大业,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个人毁誉,顶住压力,冲破阻力,将改革“一点一点向前拱”,在改革的征程上“杀出一条血路”。

邹碧华是勤政务实的时代好干部。勤政务实,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这一点在邹碧华身上得到了有力印证。推行法官员额制,独创一套“案件权重系数”,避免了两个“一刀切”;针对执行投诉多,变“一人一案管到底”传统运行模式为接待、查控、研判、强制4个环节,执行投诉率下降76%;为让当事人方便联系法官,建起法院“小总机”,安排专人接听,成为如今在全国法院推广的12368热线电话的雏形……邹碧华用一个个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有数据、重事实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的工作理念。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邹碧华一样,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向实处着力、用实干说话、凭实绩立身。唯有勤政务实,方能谋成小康之业、扬起改革之帆、行好法治之道、筑牢执政之基。

邹碧华是与时俱进的行业创新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只会越来越退步,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才能越来越进步。邹碧华曾经说,“我们做司法改革,光懂审判业务和法院那点儿事是不够的,你必须及时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就,可视化、大数据、移动终端……都是未来的大趋势,法院现在不研究、不跟上,将来就会被别的行业嘲笑。”主持制定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他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用信息化力推司法公开,其中6项应用属于全国法院首创。“不日新者必日退”。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像邹碧华一样,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创新中赢得工作主动、答好时代的考题。

学习工作先进心得篇5

7月3日,四川省合江县档案局召开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动员大会,会上学习了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和首长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局党员干部倍受教育鼓舞,纷纷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自觉践行公仆职责。

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掌握村情民意和贫困户基本信息。先后走访红岩村12个社、贫困户94户、非贫困户30余户,走访村社干部18人次,收集民意10多个方面(安全饮水、公路建设、住房改造、孩子上户、就医、就业、低保、产业发展等诉求)。建立了贫困户基本信息台账、问题台账,制定了《红岩村脱贫帮扶计划》。

开展结对帮扶。全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福宝镇红岩村开展结对帮扶,每人包联5户贫困户和1个村民小组,共结对帮扶贫困户60户,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

开展问题化解。为贫困户解决孩子入户、残疾证办理、入院治疗、公益岗位、产业发展等具体问题。捐赠产业发展资金3000元,培训养殖技术50人次,发展养鸡大户1户,养羊大户1户,养鱼农户10余户;实施住房扶贫异地搬迁3户11人,C级危房改造8户,D级危房改造5户;帮助贫困户小孩上户籍5人,生病就医3户,残疾证办理2人;看望贫困留守儿童2次,慰问贫困儿童5人次。

“听了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切实感受到他身上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品质。”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梁新颖说,廖俊波同志的事迹充分诠释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不忘初心,是对党员最本质的要求,我们要像廖俊波那样,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要坚定信念、对党忠诚。要像他那样,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谋利益。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信念和初心才会永远融进我们的行动。

“廖俊波同志虽然英年早逝,但他这一生很精彩。”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张志明说,廖俊波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真诚的好人,他既是家里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又是一个好党员、好干部、好书记。他把大爱和小爱都用心呵护。“他当镇长时和女儿的对话让我感慨、感动,他对女儿说,我是镇上最小的人,因为我是为全镇人服务的。这样的境界在百姓眼里就是党的化身。”

通过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廖俊波同志高尚精神在干部职工中得到发扬和传承,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学习工作先进心得篇6

职业道德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它要求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职业情感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职业规范是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新世纪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积极参加职业道德学习,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在大力倡导社会文明、弘扬优良职业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师德建设已成为学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师十条禁令》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它表现在: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

现在,教育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还存在着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甚至讽刺、挖苦、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的行为,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有不能正确对待优胜劣汰的竞争气氛和机制,不能正确对待同事,不能合作共处;有些由于种种原因,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美好的教师形象去吸引、感染、教育学生。端正行风,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举措,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历史使命。

学习也使我更认识到了教师“教师职业道德新10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风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所以,我们教师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更好地培育"四有"新人,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

44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