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2020年工作总结范文

| cwl

项决策部署。现就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和2020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一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对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围绕压实责任、政策支撑、资源配置、政府投入、严明纪律等方面形成了一套高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新机制。

(一)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挂帅,建立了定期研究、定期调度、定期调研的县级领导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主要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深入全县今年拟出列的25个贫困村驻点调研,调度“十大工程”,做到艰巨任务亲自承担、关键环节亲自协调、重点项目亲自调度、工程推进亲自督导、突出问题亲自研究,牢牢将脱贫攻坚工作抓在手中,督促各级干部切实把脱贫攻坚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任务时时抓在手上。

(二)政策支撑进一步完善。今年以来,我县在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脱贫攻坚系列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围绕脱贫攻坚构建起了“1+N+M”政策支撑体系。“1”即县委、县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N”即帮扶机制、责任落实机制、监督检查机制、考核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和用人导向机制;“M”即县直部门出台的各项行业扶贫政策。目前,县委、县政府及县直各部门已出台精准扶贫文件近80个,保障了中央、省、市各项政策措施细化到部门,落实到一线,惠及到贫困户。

(三)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完善《XX“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根据全县28个乡镇各自的突出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制定产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健康脱贫、教育扶贫、生态保护脱贫、社保兜底脱贫政策及其他特惠政策。在资金配置上重点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基本公共服务不完备的地区倾斜,同时兼顾好非贫困村,着力通过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四)政府投入进一步加大。2020年,全县投入各级扶贫资金10544.97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600.2万元,创历史新高。目前纳入考核的专项资金已经支出6477万元,支出进度98.1%。同时,严格要求各部门在安排涉农资金时,不低于40%的标准向脱贫攻坚工作倾斜,用于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扶贫资金的使用监管力度,明确财政、发改、扶贫部门在资金使用过程当中的资金监管责任,实行扶贫资金投入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方式转变,把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与脱贫成效紧密挂钩联动,科学、公正、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扶贫资金,严格保障资金使用管理的精准性、安全性及高效性,做到防止了扶贫资金的挪用、滞留、滥用。

(五)攻坚基础进一步巩固。一是建立扶贫对象识别“明白账”。把“识别精准”列为“六个精准”之首倾力推进,扣准脱贫攻坚第一粒纽扣。7-8月份,按照“村村过、户户核、人人清”的要求,我县集中开展扶贫对象数据大核查、大整改工作,通过动态调整共增补4929人,清退4314人,实现了贫困对象“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和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建立扶贫对象退出“明白账”。坚持扶贫对象退出程序与识别程序相一致的原则,制定扶贫对象退出验收指导意见,按照扶贫对象申请、数据采集、民主评议、公示、公告、退出标注等程序,严格开展扶贫对象退出管理。三是建立动态管理“明白账”。建立信息完整、管理规范的建档立卡数据库,建立健全建档立卡“回头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建档立卡数据检查工作日常化、长期化、制度化。

(六)末端责任进一步压实。今年以来,配合市纪委开展扶贫领域重点问题专项巡查1次,市扶贫开发领导组综合督查2次以及多次专项检查,县扶贫开发领导组组织开展综合性督查3次。县纪委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县扶贫办等部门开展每月一主题的专项暗访,对精准识别、政策落实、资金使用、项目安排等方面存在的作风不实、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进行严肃查处、跟踪问效,保证了脱贫攻坚压力传导到位。先后印发《XX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关于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八个一”工作机制的通知》《XX脱贫攻坚“三查一访”工作实施办法》《XX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县、乡(镇)、村及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脱贫攻坚期内的工作职责,建立了脱贫攻坚履职尽责监管体系和奖惩结果应用机制,进一步将攻坚责任压实到末端。

二、聚焦“十大工程”,精准发力,脱贫成果日趋明显。

(一)激活产业脱贫强动力。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产业是根本。结合我县实际,科学编制4个产业扶贫功能区,即山核桃、贡菊、茶叶、蔬菜,有针对性地加大产业扶贫投入。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按照“四带一自”模式,实现13045户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安排到户产业扶持资金2774万元,实施茶、花、果、蔬菜、中药材、特色养殖等大小项目64个,安排到村产业项目扶持资金2164.5万元,实施项目103个,实现20个已出列村和25个拟出列村全覆盖,村均2.2 个项目,发挥了产业脱贫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动脉作用,实现产业脱贫在全县范围内“精准滴灌”。

(二)开辟就业脱贫新渠道。“就业一人,全家脱贫”,我们始终把就业扶贫作为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重要抓手。通过建设就业扶贫驿站、培育居家就业基地、兴建扶贫车间、加强技能脱贫培训等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帮助贫困劳动力顺利、稳定就业。1-11月,全县劳动技能培训惠及贫困人口8863人次,帮扶未就业有意愿贫困人口实现就业306人,发放务工交通和自主培训、技能脱贫培训等补贴资金360.68万元,形成了“就业扶贫园区+就业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多头并进促就业的良好局面,全年共打造就业扶贫基地 75个,扶贫车间112个,扶贫驿站1个。

(三)打好金融扶贫组合拳。与县农商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商,扩大扶贫贷款投放规模,采取“发展性”和“带动性”双轨并行的办法,出台“1+N+1+1”金融扶贫贷款模式,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齐帮共带积极性,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与贫困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1-11月,全县累计发放两免小额信贷9621.2万元,是去年(893.3万元)的10.7倍,其中户贷发展生产占54.21%,惠及1127个贫困户。

(四)守牢易地搬迁“三条线”。易地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当头炮”,也是决战决胜“六个一批”中的关键一批。我县严守建房面积“红线”,锁定人均25平方米;严守建房举债“底线”,严格控制搬迁户借款建房、贷款建房;严守后续帮扶“保障线”,同步谋划脱贫路径,落实稳定后续扶持措施,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脱贫。全年共建成集中安置点15个,到年底可全部实现258户767人搬迁入住。

(五)实施健康脱贫不打折。实施健康脱贫工程,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一年来,我县共投入397.17万元为9354个贫困户代缴新农合;全面落实省“351”、“180”政策,结合我县实施出台“四保障一兜底”政策,累计补偿资金1382.65万元;投入300万元为25375贫困人口免费参保商业健康补充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开展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系统联网率100%。建立县级医疗专家服务团队45支,开展45个贫困村对口帮扶,派出医务人员277人次,义诊贫困群众1534人,对215户行动不便的贫困患者实行入户就诊,对184名贫困残疾人进行“一对一”康复指导。

(六)坚持教育扶贫全覆盖。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斩断“穷根”。我们始终把“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按照“最高档、全覆盖、及时发放”的要求,全年共发放从幼儿到大学本科各类、各批次教育补助7791人次799万元,雨露计划教育资助444人66.6万元,发放生源地贷款579人391.23万元。同时,向贫困地区派出支教帮扶老师501名,投入1393万元改造薄弱校舍19个、项目32个,绝不让每一个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七)保障兜底脱贫再提标。做到社会保障低保线与扶贫线有效衔接,两线合一。对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无劳动力并达到低保或五保条件的贫困户,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1-11月份,贫困人口新增低保178人,低保标准由2020年的3600元/年/人提高到3900元/年/人,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6000/年/人和4800/年/人。同时,加大危房改造实施力度,今年共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521户,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的163%。

(八)盘活生态资源促增收。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以发展生态保护脱贫一批为突破口。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5535亩,建设长江防护林2000亩、生态林915亩,惠及1027户贫困户。安排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保洁员279名,1-11月份共发放工资136.98万元。让绿水青山成为建在贫困农家门口的绿色银行正在兴起,优美的生态环境使贫困地区走出了一条彰显新时代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之路,全年成功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5个,贫困户开办农家乐17家,旅游扶贫直接带动贫困人口377人,间接惠及贫困人口1000人以上。

(九)鼓励社会帮扶强后劲。大力实施“百企帮百村”,全县82家企业结对帮扶45个贫困村,结对帮扶贫困户3945户,今年以来已投入资金4706.5万元,无偿捐赠资金36.6万元。陶行知基金会筹集资金15.24万元支持贫困学生189人,中国住商集团无偿捐赠11.8万元,对口捐助4所学校贫困学生,社会各界捐赠物资折价共计80万元,为脱贫攻坚补充更多的社会资源,注入强大的后劲。

(十)基础设施建设提指数。今年以来,共安排资金2336万元,用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54个,有效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出行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实现贫困地区长远发展效益。

三、聚力攻坚,上下同心 ,大扶贫格局已形成。

(一)攻坚氛围日趋浓厚。通过建立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务实重行,一竿子插到底到村到户,强化“全国扶贫日”政策宣传,乡镇、村按“五有两保持”标准(即有单独的办公场所、室外有固定的宣传标语和展板、有基本的办公设备、有精准无误的作战图和工作职责、有规范完整的档案资料,保持日常办公常态化和整洁卫生的办公环境)建立28个扶贫工作站28个、176个扶贫工作室,并配齐配优扶贫专干210人,营造了从县到乡、村、户,全县上下人人想脱贫、谋脱贫、帮脱贫的浓厚氛围,加快了全县脱贫致富步伐,齐心协力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精准帮扶持续加力。严格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机制,建立市、县直帮扶单位沟通协调机制。一年来,各级帮扶单位共安排实施帮扶项目83个,直接投入帮扶资金432.6 万元。为全县176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行政村配齐配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由各单位下派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20年拟出列的25个贫困村第一书记由副处级领导进行驻村帮扶。全面开展结对帮扶干部充实调整,全县在编在岗公职人员(县级和乡镇)共2908人参与帮扶,并做到每人帮扶不超过5户,每月走访帮扶不少于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精准帮扶工作持续深化推进。

(三)扶志行动强力推进。今年以来,各单位、各部门围绕扶贫先扶志,始终把解决贫困户思想贫困问题放在重要位置。电信、文化等部门通过送信息入户和送文化下村等方式,宣传扶贫政策、脱贫先进事迹、道德礼仪等,用身边事身边人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户“劳动致富光荣,争当贫困可耻”、“脱贫不能全靠帮,主要还得自己干”的脱贫主体意识。组织部门结合“一月一主题”党员活动日开展“两讲两解”(讲政策、讲变化、解民怨、解难题)大走访、大宣传,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干事创业热情。各乡、村通过开展科技培训大讲堂,让贫困户尝到科技甜头,看到致富的希望,增强脱贫致富信心。

二、亮点工作

(一)以产业发展为根本,做大做强到户到村产业。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村出列、户脱贫最根本的的措施和渠道,在充分发掘每村、每户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实现各户、各村特色产品和亮点打造全覆盖,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增收增效。

(二)充分发挥小额信贷作用,调动贫困户开展生产发展的积极性。在实行“户贷户用”基础上,创新出台“1+N+1+1”金融扶贫贷款项目,为贫困户开展生产发展提供充分的资金扶持,充分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积极性。

(三)强化点对点辅导,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均衡推进。结合督查巡查,将工作推进滞后的单位列为重点辅导单位,由县扶贫办点对点进行辅导,推进各地各单位工作均衡提升。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到户政策还需落深落细。到户产业项目存在“大精准小漫灌”现象,后续跟踪问效不够,存在苗木一发了之、资金一打了之的情况。健康脱贫家庭医生签约做到了全覆盖,但履约情况不理想。

二是工程类项目进度偏慢。道路畅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不够,导致资金拨付进度偏慢。

三是基础数据质量不高。乡镇、村及户上档案资料仍存在缺项漏项、信息不准、逻辑错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四是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贫困户扶智和扶志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