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总结网 > 热点资讯 > 2023夏至的习俗有哪些

2023夏至的习俗有哪些

| 秋腾

2023夏至的习俗有哪些

北方地区的一些夏至节日习俗包括吃饺子、喝冷饮、吃冷面等,同时人们也喜欢穿上古装、打乒乓球等活动,以庆祝这一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夏至的习俗有哪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2023夏至的习俗有哪些

2023夏至的习俗有哪些

1、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丰收。

  2、凉食避暑: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人们普遍喝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
  3、食“麦粽”:食“麦粽”是江南的习俗,《吴江县志》记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4、吃馄饨:夏至这一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后还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子的体重可以增加。
    夏至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里最早被确定下来的节气,公元前7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夏至以后,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夏至北半球白天最长原因

  夏至时节,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北半球最高的纬度,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过了这天,太阳的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也就逐渐变短了。“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也是白昼时间超过黑夜时间最多的一天,但各地的昼长时间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昼长夜短效应,越接近两极越明显的缘故。

由于地球总是侧着身子环绕太阳旋转,即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之间有一个66°33′的夹角,而且这个夹角在地球运行过程中是不变的。这样就造成了地球上的阳光直射点并不是固定不动,而是南北移动的。当到夏至的时候,由于地球的倾斜,太阳可以全天照射到北极圈内得区域,而北回归线的以北的区域白天也最长。

夏至三候分别为哪三候

一候鹿角解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过了就是伏天了吗

  夏至过后不是伏天,入伏还要再过一段时间。
  夏至过后温度开始上升,而且,夏至日是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候,从夏至日开始,白天的时间开始变长,地面吸收的太阳能量比平时多,近地面的温度会越来越高,会开始逐渐进入伏天。
340796